经验者之家|养生修身:儿童乳牙外伤要积极治疗……

篇一:儿童乳牙龋齿也要抓紧治

儿童中最常见的口腔疾病就是龋齿,又称虫牙,龋齿会毁坏婴幼儿的牙齿,由于乳牙的钙化程度较低,加之幼儿缺乏自我口腔保护能力,口腔卫生状况不佳,因此乳牙龋齿患病率很高。龋齿是一种慢性疾病,病变由浅入深,由小到大,从没有症状到疼痛难熬。从乳牙的结构特点看:乳牙的牙髓腔较大,牙本质较软脆,牙质较薄,釉质表层的钙化度不高,抗酸性差;再加上婴幼儿不注意手的清洁,吮手指则口唇接触细菌的机会较多,儿童又喜食饼干、牛奶、糖果、水果等甜食,易患龋齿,特别是从胎儿到幼儿,发育钙化不好的牙齿更容易患龋齿。

南京儿童医院口腔科主任李静说,有人认为乳牙反正要替换,坏了不必治,那可就错了。虽然下乳前牙从5-6岁开始替换,而乳磨牙要到10-13岁才能替完。如果乳牙患了龋齿而不治疗,不仅会造成危害,当乳牙龋齿发展成根尖炎后,还会影响到颌骨内乳牙下方恒牙胚的发育,造成恒牙发育不良甚至停止发育;如果在正常乳恒牙替换之前乳牙早失,会出现恒牙萌出位置不够,造成恒牙排列不齐,影响孩子一生的口腔健康。所以,乳牙龋齿应及时治疗。只要治疗及时得当,是不会对恒牙替换有不良影响的。

篇二:儿童乳牙防龋病

龋病是儿童口腔常见的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极易波及牙髓,而引起牙髓炎,或根尖周炎,影响继生恒牙、乳牙替换,甚至影响颌骨的生长发育,还可能造成消化功能降低,营养失调导致生长发育缓慢……

乳牙萌出不久,即可患龋病。牙合乳牙钙化程度底,耐酸性差,牙齿咬牙合面及邻面易滞留细菌和食物碎屑,而儿童食物以流食,半流食为主,且糖类食品居多,很容易粘附于牙齿上,食物中的糖,在细菌作用下发产酸,使牙齿钙化的部分脱钙,而导致龋病。

一般儿童,较难自觉地维护口腔卫生,有些儿童睡觉前还吃糖果、饼干等甜食,甚至含着糖睡觉,再加上儿童睡眠的时间较长,口腔处于静止状态的时间也产长,唾液分泌减少,自汗作用降低,为细菌和繁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使龋病的发生几率大大地增加。

怎样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儿童龋病?我们应从病因入手,结合儿童发育特点及饮食、卫生习惯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具体方法归结如下:

一、保持口腔卫生: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并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宜采用顺刷法。

二、氟化物防龋使用含氟牙膏,或在医院使用含氟药物涂布。

三、窝沟封闭:对窄而深的窝沟,使用窝沟封闭剂,能有效地预防窝沟龋的发生。乳磨牙的封闭时机,以3-4岁为宜。

四、限制糖的摄入:少吃糖,避免两餐之间吃糖(餐间吃糖至龋率更高),睡前不吃甜食,吃糖或甜食后应嗽口。

五、饮食防龋:多食纤维性食物,适量地补充蛋白质、维生素A、D及钙、磷等,能提高牙齿的抗龋能力,预防龋病的发生。

六、积极地治疗已发生的龋病。

七、定期检查:定期地带孩子到综合性医院的口腔科检查。

总之,家长应重视培养儿童口腔卫生习惯,从乳牙萌出开始,就应该用清洁的湿纱布为其清洁牙面。小孩子1岁左右,家长可帮其刷牙,逐步地过渡到儿童自己刷牙,家长要经常地检查、督促,一旦发现龋齿,要及时地治疗,那种认为乳牙迟早是要替换的,有了龋齿也不需要治疗的观点是错误的。

篇三:儿童乳牙外伤要积极治疗

有些家长认为,乳牙迟早是要替换的,撞伤没什么大不了,不用管它。要知道,尽管乳牙会被替换掉,但孩子6岁左右才开始换牙,如果牙齿外伤后不去管它,乳牙外伤可能会对其下方的恒牙胚造成不利影响,若得不到恰当的治疗,可发展成根尖炎、根端囊肿,从而进一步侵犯恒牙胚,造成恒牙萌出困难、位置异常,严重的可导致牙胚发育畸形,甚至停止发育。因此儿童乳牙外伤不能掉以轻心,要积极地进行治疗。

南京市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主任医师周宇翔介绍,乳牙外伤多发生于1-2岁刚学会走路的幼儿,以乳前牙多见。比如在孩子摔倒、滑倒或是从高处掉下来时,一旦碰到牙齿,牙齿就会出现折断、松动、移位,或是嵌入牙龈中,甚至脱落。

乳牙震荡。当孩子摔倒或碰到硬物,如果鼻子和上下颌受到撞击时,不能只看表面,应该让孩子张开嘴巴,检查一下他的牙齿。孩子的牙齿在外形上一般看不出什么变化,家长除了检查明显的损伤外,还要轻轻触摸孩子的牙齿,看看是否摇晃松动。如果怀疑牙齿受伤,最好带孩子到牙科医院检查一下。由于表面看不出什么变化,再加上婴幼儿表达能力差,甚至不能表达,一般来说,发生这种情况以后,很少有家长带孩子就诊。直到牙齿变黑了或出现了问题才就医,而这时牙髓已经坏死或坏疽。因此,乳牙震荡需要引起家长特别的重视。

牙冠或牙根折断。牙冠折断多已暴露牙髓,一般需要进行根管治疗。牙根折断可将冠部断端去掉,保留断根,如无感染断根可能吸收。如孩子不能配合治疗,就不宜进行保守治疗,可以拔牙。一般前牙缺牙对于正常发育影响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