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者之家|养生修身:如何预防32周以前出生的早产儿脑瘫风险……
篇一:如何预防32周以前出生的早产儿脑瘫风险
出生月龄小于32周的早产儿是脑瘫的高发人群。有资料显示,小于28周的早产儿脑瘫发生率为85.5‰,28-31周早产儿为60.4‰,32-36周早产儿为6.2‰,孩子越早产脑瘫发生率越高。为此,我们于2012年9月开始组织全国协作组,开展了早期干预降低小胎龄早产儿脑瘫发生率的研究,早期干预452例,干预计划包括运动、认知、语言、情感、交往能力等,干预以家庭为主,定期培训指导父母如何在家对婴幼儿进行早期干预,对照组405例(研究开始前)接受同样的喂养、护理和婴幼儿保健指导,家庭自然养育。
结果干预组发生脑瘫10例(22.1‰),对照组25例(61.7‰),对照组脑瘫发生率高于干预组2.79倍(比较见图表)。通过早期干预,脑瘫发生率减少约2/3。又一次证明早期干预可有效降低小于32周早产儿的脑瘫发生率。
篇二:32周以下早产儿易脑瘫
“到了5个月时,宝宝还不会翻身,到了8个月也坐不起来。”近日,省会吴女士为自己的宝宝发育迟缓而忧心忡忡,结果到医院一检查才发现孩子患了脑瘫。和吴女士的宝宝一样,近年来,我国的脑瘫患儿每年以4.6万的速度递增,其中大约半数小儿脑瘫是由早产引起的。对此,有关专家指出,小儿脑瘫是导致儿童严重致残的主要疾患之一,对付小儿脑瘫,早发现、早干预非常重要。
■多数脑瘫患儿源自早产
小儿脑瘫是小儿脑性瘫痪的简称,是在出生前、出生过程中以及出生后,由于大脑缺氧、缺血、出血、感染等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发育落后、姿势异常以及肌张力的改变。有的还可伴有程度不同的智力、语言、视力、听觉、摄食吞咽、癫痫等异常。
据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冯连元介绍,脑瘫的发生原因很多,出生前的因素比较多,如先兆流产、保胎、病毒感染、妊娠高血压、重度的蛋白尿和浮肿、喝酒、吸烟、射线等。
不过,出生时、出生后最常见的原因是早产。冯连元说,早产儿本身各个器官功能发育不够完善,特别是大脑、呼吸功能发育不完善,很容易发生呼吸暂停、窒息、脑缺氧、脑出血、核黄疸等引起脑的严重损害。所以,早产儿特别是胎龄32周以下者,最容易患脑性瘫痪。
■不能“三翻六坐”应留心
治疗脑瘫是越早效果越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综合治疗是脑瘫治疗的关键。但作为家长怎样才能及早发现呢?
患脑瘫的小儿在各方面的发育都比同龄正常儿童差,而且会有异常的动作或姿势,同时智力发育也落后于同龄正常儿童,家长应该注意孩子的早期症状,并结合有无脑瘫高危因素来判断。
冯连元提醒,以下几个征兆最应该引起家长的注意:
喂养困难:喂奶时吸吮无力、吞咽困难或经常呛、噎、吐奶;婴儿的嘴不能很好地闭合,流口水;
睡眠困难:睡眠特别差,持续哭闹,尤其夜里哭闹特别厉害,哭声微弱或阵阵尖叫;
运动发育落后:3个月时不能抬头;4-5个月还不会翻身;8个月还不会坐,甚至不会抓、握,也不会把手放到嘴边。
姿势异常:手指特别是拇指紧握,三个月后手指仍不能张开;换尿布的时候孩子的双腿特别紧,撇不开;再就是站立的时候双脚是交叉的,总是脚尖着地。
■婴幼儿脑瘫要早查早治
“脑瘫的治疗目前来看早期治疗、综合治疗效果最好。”冯连元说,所谓早期治疗,就是在出生后半岁以内即开始治疗。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如果孩子出生时已经存在脑瘫高危因素,那么,就要在孩子出生后即着手进行脑瘫的防治,这样就有可能使孩子不向脑瘫方向发展,甚至达到治愈、不留后遗症的效果。
在脑瘫的治疗上,应该针对每个孩子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首先应该进行多学科的康复训练,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采用神经干细胞移植或手术治疗,然后继续进行康复训练。对6岁以前尤其是合并肌张力高的脑瘫患儿,应用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效果非常明显。
篇三:什么叫早产儿医学上这样定义
华龙网讯(记者周绪梅)“早产儿,一个大家很熟悉的名词。由于全身各个器官都未发育成熟,难以适应子宫外环境的骤然变化,易发生各种并发症,甚至死亡。俗话说,十月怀胎,怀孕37周以后,就算是足月儿。那么,在医学上早产儿是如何定义呢?
近日,重庆市新生儿死亡评审专家钟晓云在接受华龙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早产儿是指胎龄不满37周的活产儿。根据胎龄分为早、中、晚期早产儿。胎龄少于32周早产儿叫早期早产儿,32-34周的是中期早产儿,34-36周是晚期早产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