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者之家|养生修身:育儿杂谈:音乐对婴儿的奇妙作用……
篇一:育儿杂谈:音乐对婴儿的奇妙作用
音乐的生理作用,首先是通过悦声刺激人的听觉器官和听神经,进而使流经全身的血液得到调整,心跳加快,内分泌功能增强,从而可使人在生理上、感情上以及举止行为方面产生多方面的影响。音乐是通过人体的共振、共鸣、协调、感化及情感作用等现象,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人的健康,它给人以生理上的共振,感情上的激发,情操上的熏陶,哲理上的启迪,有益于身心健康。
古代的农民曾用音乐刺激谷物生长取得好的收成,通过研究证实,是声波在植物细胞内产生共振促进了植物的生长。植物能从音乐中吸收声音共振的力量,所以长的比较好。音乐家曾经用沙子散放在钢盘上,然后对着钢盘播放小提琴的音乐,经过钢盘的共振,形成了一幅非常美丽的艺术品。由此可见,音乐能使物质更加协调,更有规律,甚至能给物质带来生命的感觉。
孩子对音乐一般都很敏感且喜爱。对一个正在哭吵的婴儿播放音乐,可以很快停止他的哭闹,孩子在听音乐时常显得很安静,而且情绪欢快。给婴儿哺乳时,辅之以悠扬的音乐,可激起小儿的食欲。给孩子听音乐越早越好,利用音乐进行“胎教”是一种常用且有效的方法。给新生儿听的音乐,以胎教时播放的乐曲为主。2~3个月的小婴儿就可以听摇篮曲,妈妈可以每天给他哼唱摇篮曲,或是反复播放一段优美的乐曲,声音不要太大,听乐曲的时间可安排在孩子吃饱或睡醒后情绪稳定的时候。不要给婴儿听很多不同的曲子,以便使孩子对常听到的乐曲产生条件反射。乐曲以选择一些旋律优美、节奏舒缓的,或节奏明快的轻音乐为宜。此外,在每天晚上临睡前播放音乐陪伴宝宝入眠也是一个很好的做法。轻快明朗、节奏比较舒缓的音乐,如用小提琴演奏的乐曲,易于被孩子所接受。反之,迪斯科乐曲、打击乐等过于嘈杂、狂乱的乐曲可以使人情绪紧张、心跳加速,不适合于儿童,特别是婴儿。每次听乐曲时间不易过长,以十几分钟为宜,曲调要柔和,音量不要太大。如果长时间的给婴儿听录音带或CD盘,婴儿就会变得只适应机械音,而对母亲的声音没有反应。
5-6个月胎儿已经有感受音乐的能力,出生后哭闹的宝宝,当播放胎教乐曲就会安静下来,说明他们已经有记忆能力。新生婴儿在平卧位时,会将头转向音乐发出的方向;2个月婴儿能安静地躺着欣赏音乐;2~3个月时会区分音高;3~4个月能区分音色;6~7个月能区分简单的曲调。孕妇经常欣赏音乐,心情保持舒畅,对未来婴幼儿的心理健康和情绪状态是有益的。胎儿经常接受音乐的刺激,有益于大脑右半球的发育,对未来婴幼儿智力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先天条件。
不让婴儿接触音乐和积极地让他们听音乐,两者对其将来的音感好坏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与节奏感有关的音乐方面的能力。令人惊讶的是,婴儿对节律比对旋律更有反应,很小的婴儿就能欣赏童谣和简单的歌声,特别是歌声中带有明显的节奏或韵律时效果更好。1岁左右婴儿当听到音乐时,已会自动随音乐节拍扭动身体,2~3岁时,会随欢快音乐翩翩起舞了。
篇二:婴儿常常睡不好是怎么回事?
摘要:宝宝睡觉不踏实,爸爸妈妈都很担忧。但其实,宝宝在六个月时,会形成循环睡眠状态,爸妈们不用过度关心,而导致宝宝形成不良的睡眠习惯。
新生儿睡觉不踏实怎么办?你知道吗?有时候宝宝不良的睡眠习惯是父母错误的育儿方式造成的。那么,当宝宝晚上睡觉不踏实时,父母应该怎样做呢?
美雅最近发现,六个月大的小新没有以前那么乖了,他不再像以前那样,喂过奶一会就能安静地睡去,而是入睡十分困难。尤其是晚上,小新会不停地哭闹,不仅醒来次数多,而且即使是睡得最安稳的一天,早上都会醒得非常早。美雅觉得很辛苦,体力透支,甚至觉得自己患上产后抑郁症。小新每次哭闹时,尿布是干的;喂奶也不喝,说明他不饿;检查一下婴儿床,也没发现有东西硌着他。美雅有点不知所措了:到底该怎么办呢?
夜半无故哭闹,安抚有方
拖延了几天后,小新仿佛养成了爱醒的习惯,而且每次醒来都要哭闹好半天。美雅和老公想了很多办法,试图让小新安静下来:拥抱,轻抚,唱摇篮曲,抱在怀里给他按摩……却总是没有效果。万不得已求助医生,医生给出的答案是:既然没有证据证明小新有什么异常导致哭闹,那就采取渐进的方式来改善小新的夜间睡眠模式。
之后,美雅和老公在小新每次醒来连续哭三分钟后,再过去安抚他,但不抱起他,然后就离开,用意是让他知道爸妈是关注他的。如果他还继续哭闹,就过一阵再回到他身边,重复刚才的处理方法。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隔一分钟再走近他的身边看他。这样做的效果不错,小新开始适应了,三个星期以后,小新建立了良好的睡眠习惯。
婴儿睡不好,家长难辞其咎
六个月的婴儿会逐渐形成浅睡、深睡、活动睡眠、觉醒的循环睡眠状态,每一循环大约维持40~45分钟。由于在循环与循环之间会有短暂的清醒时段,而且当婴幼儿进入活动睡眠期时,会出现较多的面部表情或肢体运动,如微笑、皱眉、撅嘴、做怪相、四肢伸展一下、发出哼哼声、呼吸快慢不均等。因此,婴幼儿夜间睡眠时的不安和半夜醒来等,很可能是婴幼儿正处于活动睡眠期,这是一种正常现象。
所以,婴儿在睡眠时发出瑟瑟移动的声音,不必马上冲到他的身边。某些时候,婴儿的不良睡眠习惯是父母的过度关心造成的:担心因为饥饿、大小便或者身体不适,频繁地将婴儿从活动睡眠期中唤醒,干扰了婴儿的睡眠。
虽然睡眠是人体的一个生理过程,但婴幼儿依赖性强,不能独立决定自己的睡眠。许多婴儿的睡眠问题就是不良环境造成的,如睡前的轻拍、抱起步行,以及由于喂养不当造成的消化不良等。因此,家长必须认识环境在睡眠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促进婴幼儿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
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成长第一步
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是孩子成长过程的第一步。当婴儿六个月大的时候,就应该让他固定在同一时间睡眠,创造尽可能舒适安静、有预示性的睡眠环境。例如到了固定睡眠的时间,放一段平常睡眠前会听的节奏舒缓的轻音乐,这些预告性的提示会告诉婴儿,睡眠时间到了。时间长了,婴儿就会建立起这种与睡眠有关的条件反射。
但是,如果遇见像小新这样已经有不良睡眠习惯的婴儿,则要考虑采取前面提到的循序渐进法了。在排除身体不适的情况下,对婴儿哭闹不安的情况进行时段性的安抚,渐渐推迟开始安抚的时间,直至最后养成习惯,不再需要安抚。同时应尽量做到固定喂养的餐数和时间,保证睡眠卧室的安静舒适和安全,减少不必要的关心和干扰,建立睡前良好的预示性前奏等。增加婴儿白天玩耍的时间,减少晚间睡前活动,降低婴儿的精神兴奋度,有助入睡速度和安稳。
篇三:各个年龄段孩子该听什么音乐
核心提示:音乐能够促进孩子的大脑发育。从宝宝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进行音乐胎教。当宝宝出生后,更可以不时给他一些音乐,这样不仅以后小孩子的情商高,也会让宝宝的性格更好哦。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听的音乐大不同:
胎儿时期
胎教是是从怀孕第四个月开始的。胎儿4-6个月的时候胎教听的是轻音乐,这个时候的胎儿脑部开始发育,适合田园风格、交响乐,7-8个月的时候胎教听的是运动音乐,比如健康歌,运动音乐是为了配合胎儿调胎位,减少胎儿发生脐带绕颈、缺氧等现象,9-10个月,胎教听的是识字教育。
39育儿建议:音乐胎教要使用安全有效的播放设备。由于胎儿耳蜗发育不完全,某些对于成年人无害的声音也可能伤害到胎儿幼小的耳朵。现有的研究结果一致认为,给胎儿听到音乐强度最好不要超过60分贝,频率不要超过2000Hz。
新生儿时期
一般以不要超过半小时为宜,且曲子不要频繁更换,比如这个月就听《小步舞曲》,下个月再给他听《摇蓝曲》,这样可以最大效率地增强婴儿的听觉记忆力,对他将来学习很是有帮助的。而且旋律越熟悉宝宝越是会喜欢上它,进而帮助他提升音乐欣赏力。还有就是将来听得多了以后可以在规定时间内放特定的曲子可以让宝宝形成一定的生活规律,例如早晨醒时放格里格的《晨曲》,晚上睡觉时放肖邦的《夜曲》。
39育儿建议:新生儿的话可以不要听太多。适当的听一点轻音乐即可。
两三岁的宝宝
到了两岁,不仅能注重倾听音乐,也能感受简单的音乐作品。
三岁儿童有更大的欣赏音乐的积极性,音乐能引起情绪上的共鸣,快乐活泼的音乐使儿童心情愉快,安静的音乐使儿童心情平静。但是他们对音乐作品的感情性质不易理解,他们听音乐时最注重的往往是表现主题的特征性因素。
三岁儿童己经能辨认音乐作品中的速度变化,他们的动作能随音乐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学龄前宝宝:
学龄前,幼儿己经懂得音乐作品是表达一定思想内容,而能正确地辨认音乐作品的情绪,感知其细微之处。
六岁儿童能够初步把握音乐表现手段,能辨认速度力度及音区的变化。他们辨认乐曲结构的能力加强了,己能不感困难地感知二段体和三段体结构。六岁幼儿记忆能力提高了,审美能力也提高了,能明确表示自己喜欢不喜欢的音乐作品,能说:“我喜欢”、“我不喜欢”。
39育儿温馨提示:宝宝最好不要唱成人歌曲,这对他们的伤害很大!你可知道?成人歌曲音域宽,音高起伏大,常常会为了达到歌曲所要求的音调,加强咽部和声道的肌肉的收缩,而3岁左右的婴幼儿咽部、声道的肌肉尚未发育成熟,音域相对较窄,学唱成人歌曲很容易损害宝宝嗓音。这个年龄阶段应该选择适合的儿童歌曲演唱,因为儿童歌曲、童谣音域一般在小三度之内,符合这个年龄的生理特征,最适合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