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者之家|养生修身:照看婴儿应多抱还是少抱?……
篇一:早吸母乳对剖宫产儿好
某些客观和主观原因导致一些婴儿不是在产房出生,而是在手术室通过剖宫产手术出生。这些婴儿被称为剖宫产儿。
剖宫产分娩过程中,婴儿由于没有受到自然分娩过程中产道挤压,导致肺内和肠道内液体过多。剖宫产儿胃肠液体过多,出生后肠蠕动比自然分娩儿偏慢,甚至可以出现逆蠕动,出现呕吐现象。又由于剖宫产过程属于非生理分娩过程,妈妈没有经过正常分娩过程中的激素水平变化,自身母乳产生延迟,也造成剖宫产儿进食母乳时间偏晚。
诸多因素造成剖宫产儿进食偏晚,特别是母亲乳汁分泌偏晚,导致人们认为婴儿配方粉应当是这些婴儿的早期优先食物。实际上,这种说法并不完全正确。正常母乳喂养过程是婴儿先吸吮妈妈乳头和乳头周围皮肤,并吞咽下这些皮肤表面正常的氧气中能够存活的需氧菌;再通过吸吮吸出妈妈乳管内的无氧气才能存活的厌氧菌;最后才能吸到乳汁的过程。这样的有菌喂养过程,可以保证婴儿肠道首先形成正常菌群,不仅利于婴儿胃肠道对母乳的消化和吸收,而且更利于肠道和全身免疫系统的启动和建立。
给剖宫产儿早期喂养普通婴儿配方粉,看似可以满足营养的需求,实际上在肠道菌群尚未建立之前可能造成肠道吸收营养的功能下降,肠道黏膜受损,还有可能导致牛奶蛋白过敏的前期致敏的形成。如果婴儿出生早期出现对牛奶蛋白致敏现象,今后出现过敏的机会就会明显增加。
对于剖宫产儿的喂养应该分成两步。首先在妈妈身体状况允许的前提下,尽早吸吮妈妈乳房,不仅可以获得妈妈乳头和乳头周围皮肤上的需氧菌,还可促进母亲乳汁尽早分泌。如果婴儿出生后体重下降没有超过出生体重的7%,就可继续坚持直接吸吮。当体重降低接近7%时,婴儿已完成多次吸吮,肠道菌群初具规模。此时,如果母乳仍然不足,应选用含有益生菌(代替母亲乳管内厌氧菌)的婴幼儿配方粉补充不足,以此就可基本模拟了母乳喂养过程。
母乳喂养过程是婴儿先吞咽母亲乳头和乳头周围皮肤上需氧菌,再吸吮乳管内厌氧菌,后吸吮获得乳汁的过程。由于剖宫产儿的特殊性,很多婴儿早期无法获得充足的母乳,因此出生后应尽可能早地吸吮妈妈乳房。每次喂养前,先吸吮妈妈乳房10-20分钟,再用含有益生菌的配方粉通过奶瓶喂养补其不足。这样的连续过程也会避免婴儿产生乳头和人工奶嘴的混淆,利于紧接着的纯母乳喂养。
篇二:照看婴儿应多抱还是少抱?
“不要总是抱着孩子,抱多了会形成‘抱癖’,家长就得受累了。”
“应该经常抱抱孩子,这样有利于亲子关系的培养,而且经常抱的孩子体形也会更优美。”
昨天,有位家长告诉记者,她听到了以上两种互相矛盾的育儿观点,不知该听哪一种观点的?
“这两种观点都有道理,仔细分析会发现并不矛盾。”郑州市中医院儿科主任医师王晓燕介绍,婴儿在满月后,感知和运动能力都进一步发展,生理需要也在增加,由于婴儿的触觉很敏感,他们对皮肤与皮肤接触的欲望很强烈,这时如能给予适当地、适度地触觉刺激,可促进婴儿“皮肤快感”的发育,而解除“皮肤饥饿”。
因此,父母应该经常抱抱婴儿,来满足与成人肌肤接触的需要,增加与婴儿之间感情交流,为以后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打下基础。而且经常抱起婴儿,也可训练婴儿抬头、用手活动,还能扩大视野,对视觉、听觉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所以,家长应该经常抱抱孩子,让他看看五颜六色的花草、开动的汽车、玩耍的孩子,这些对婴儿来说是件很愉快的事。”王晓燕说。如果此时家长还能和宝宝说话、唱歌,用眼睛温柔地注视孩子,轻轻地晃动,这种感情交流,对孩子的大脑发育,精神发育以及身体生长都有着极大的好处。
“但有些家长很疼爱孩子,只要孩子一哭就赶紧抱起,有的甚至整天抱着,生怕孩子哭闹。”王晓燕说,这样做的话,久而久之,这些小婴儿便养成了习惯,希望被家长抱着,有人逗他,和他玩。有时在床上稍微多躺一会儿就大哭大闹,昼夜都睡得很少,甚至睡着了也要抱着,放下马上就醒,又哭又闹。
“所以,当孩子哭闹时,家长不要急着去抱他、哄他。”王晓燕说,应该先分析一下孩子哭闹的原因,是饿了?冷或者热?是哪里不舒服?如果弄清楚孩子是无故哭闹的话,就不要急着抱起来,而应该想想其他方法逗逗孩子,因为一哭就抱,养成习惯后,孩子就会利用哭闹作为“武器”。
篇三:依恋情结与宝宝的人生
一般小儿在6个月-岁半这段时间内非常怕生人,怕与母亲或其他经常照料他的人分开,表现出明显的依恋。
依恋是婴儿与抚养者之间一种积极的、充满深情的感情联结,在它的形成过程中正反映了小儿认识能力不断发展的过程。
婴儿自出生时就开始了和父母尤其是母亲的交往关系。
最初,主要是父母对婴儿的本能反射,如哭、吮吸等做出应答性反应,即抱、抚摸、喂奶等照料行为。这种交往不仅能使婴儿的生理需要得到满足,还使他(她)们感到舒适和安全。
随着婴儿和父母交往的增多,约在4个月后他(她)对父母的笑就会比其他人多,但此时对父母的偏爱还不明显,亲子关系还不稳定。
6-8个月时,大多数婴儿都形成了对父母特殊的、明显的依恋,建立了稳定的亲子关系,同时对陌生人产生恐惧。
当然,每个孩子形成的依恋类型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依恋有三种类型:
大多数小儿的依恋类型是安全型的。
这类小儿与母亲在一起时能安静地玩,母亲在场能使小儿感到足够的安全,此时他对陌生人的反应比较积极,能在陌生的环境中进行积极的探索和操作。
这类小儿并不总是依偎在母亲身旁,当母亲离开时,他(她)的活动会受影响,并明显表现出不安和寻找,但当母亲重又回来时,他会立即寻求与母亲的接触,并很容易地平静下来继续玩儿。
另有一种为不安全的依恋类型。
这种小儿非常怕与母亲分开,每当母亲将要离开时就显得很警惕,如果母亲要离开他(她),他(她)就会表现出极高的反抗,会大哭大叫,但当母亲回来后,他(她)对母亲的态度又是矛盾的,既寻求与母亲接触,又反抗与母亲接触,即使是和母亲在一起,他(她)也不感到安全,也不能积极地进行活动。
还有一种是回避型的或叫无依恋类型。
这类小儿母亲在不在场都无所谓,即使欢迎母亲的到来也是很短暂的,他(她)对母亲的离开及回来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接受陌生人的安慰就像接受母亲的安慰一样,这种是没有对母亲形成特殊的依恋。
以上三种类型的依恋,前一种为良好的、积极的依恋;后两种为消极的、不良的依恋。
如果父母亲从小就能够精心地照顾小儿,与小儿密切接触,绝大多数小儿都会形成安全的依恋,个别小儿即使开始有些不安全依恋,也会逐渐转变成安全的依恋。
这种安全的依恋,可使小儿在活动中有安全感,使他(她)能在不同的环境中去探索、学习,可更好地促进小儿的心理、智力发育。
小儿时期的安全依恋还将导致一个人在成人后对人信赖、自我信任,并能成功地依恋自己的同伴和后代,与人们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也就是说,从小良好的亲子关系对一个人今后的生活有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