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者之家|养生修身:判别伪劣食品的办法 易感染病菌的食品汇总……

一、如何判别伪劣食品最有效

伪劣食品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但人们在日常购物时却难以识别。《伪劣食品防范“七字法”》,以通俗易懂易记的方式引导消费者强化食品安全自我防范,以期使伪劣食品因缺乏市场而退出市场。防范“七字法”:即防“艳、白、反、长、散、低、小”。

一防“艳”

对颜色过分艳丽的食品要提防,如目前上市的草莓象蜡果一样又大又红又亮、咸菜梗亮黄诱人、瓶装的蕨菜鲜绿不褪色等,要留个心眼,是不是在添加色素上有问题。

二防“白”

凡是食品呈不正常不自然的白色,十有八九会有漂白剂、增白剂、面粉处理剂等化学品的危害。

三防“长”

尽量少吃保质期过长的食品,3℃贮藏的包装熟肉禽类产品采用巴氏杀菌的,保质期一般为7—30天。

 四防“反”

就是防反自然生长的食物,如果食用过多可能对身体产生影响。

五防“小”

要提防小作坊式加工企业的产品,这类企业的食品平均抽样合格率最低,触目惊心的食品安全事件往往在这些企业出现。

六防“低”

“低”是指在价格上明显低于一般价格水平的食品,价格太低的食品大多有“猫腻”。

二、食品安全的监督措施

净化市场源头

重点应对人民每天需食用的粮食作物、蔬菜、水果、饮用水等严加控管,进行规范型、创新型种植、生产结构及生产保障体系调整。市场上的食品应由大型的、符合质量要求的、国家认可的种植专业户、集团,生产厂家的食品占绝大部分,对落后的、零星的、质量无保障的种植户、生产小厂适时淘汰,或成无人问津而自灭。净化市场源头是重点,这一步抓好了,购者放心。

建立市场级检测体系

即在中、大型超市、农贸市场设置检测仪器、提供检测方法,随时对有关食品主要质量参数进行检测,可由市场专职检测人员或人民群众开展抽检。国家应投入一定费用开展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供市场快速确认质量。如此,不合格产品难以上市,也不敢上市,杜绝不合格产品的上市。

增加媒体透明度

网上、电视台、报纸应有计划、有针对性适时报导食品检测结果,对优质、合格产品进行表彰,引来认购者,使其受益,不合格者曝光,让其下架或受冷落,令其整改或停产,多方面、全方位展开关注,持之以恒。

三、食品添加剂的害处分析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防腐剂、抗氧化剂、漂白剂、酸味剂、凝固剂、疏松剂、增稠剂、甜味剂、着色剂、乳化剂、品质改良剂、增味剂等等。只要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标准来添加合格的食品添加剂,是不会对人体有危害的,一旦使用了不合格的食品添加剂,或是使用了非法添加物那么对体的危害是不可估量的

防腐剂:在很多食品中都添加有防腐剂,摄入过多的防腐剂,轻则会引起流口水、腹泻、肚痛、心跳加快等症状;重则会对胃、肝脏、肾脏造成严重危害,更会增加癌症的罹患率。

色素:在一些饮料中、冷饮食品中都含有色素,过量使用人工色素会加速孩子体内锌元素的流失,流失的结果就是多动症、情绪烦躁、生长发育迟缓,智力发育迟缓、异食癖(孩子会吃土之类的东西)、成年男性则会产生生殖障碍

甜味剂:是赋予食品以甜味的添加剂。常用的有:糖精钠(也就是人们习惯上称的糖精)、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甜蜜素)、麦芽糖醇、山梨糖醇、木糖醇等。(木糖醇酸奶),因为它们的代谢不受胰岛素控制,不会升高血糖。

凝固剂:在我们常见的果冻中就含有此类添加剂,还有色素,少量食用对人体危害不大

食品添加剂的种类繁多,总之只要适量添加、适量食用,对我们的正常生活影响还是不大的。

四、易感染病菌的食品汇总

一、李斯特菌:果蔬及奶制品

李斯特菌可污染新鲜农产品,如哈密瓜、番茄等以及一些奶制品。感染的症状包括发烧、肌肉疼痛、肠胃不适或腹泻。症状一般出现在食用2天之后。

安全妙招:由于李斯特菌在低温环境下也能生存,所以家中冰箱的清洁十分重要。同时,购买奶酪或酸奶时应检查标签,确保它清楚地标明“巴氏杀菌”。

二、沙门氏菌:家禽和鸡蛋

沙门氏菌可以玷污任何食物,鸡蛋与动物粪便接触后感染沙门氏菌的风险更大。所以即使是新鲜的鸡蛋也可能含有沙门氏菌。症状包括胃痉挛、发热和腹泻。一般在食用12至72小时后会出现相应症状,病情一般持续4至7天。

安全妙招:由于沙门氏菌容易在潮湿温暖的环境生存。日常注意不要吃生的或没煮熟的鸡蛋。处理鸡蛋,鸭肉等食物之后,应洗手、清理砧板和台面。

三、大肠杆菌:绞细的牛肉

大肠杆菌可以在屠宰过程中粘附在牛肉上。因此碎牛肉是非常危险的,当肉碾碎时,细菌可以迅速传播。人体感染大肠杆菌后会出现腹部剧烈绞痛、腹泻和呕吐等症状。一般吃下感染大肠杆菌的食物后,几天内就会病发。

安全妙招:不要买绞碎的肉,而是选择一块完整的肉。烹饪牛扒等食物时要注意洗手,清洁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