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者之家|养生修身:甲醛中毒会得淋巴癌吗 生活中要如何防范甲醛伤害……
一、了解甲醛中毒对身体有哪些长性影响
长期接触低浓度甲醛蒸汽,可有头痛、软弱无力等症状。国外报告14%~16%的工人接触甲醛后出现消化障碍、兴奋、震颤、视力障碍。在甲醛浓度达到20~70mg/m3的车间内,工人有食欲丧失、体重减轻、乏力、头痛、心悸和失眠等现象。
据报告,甲醛还可引起触觉、痛觉和温觉障碍(感觉过敏最常见,常局限于身体的一侧或某些局部),身体一侧(常为右侧)排汗过多,身体两侧皮肤温度不等。
有报道,长期接触低浓度甲醛工人眼和咽部刺激症状及胸部压迫感的比例要显着高于对照组,并且肺功能可受到影响。一部分工人可出现头晕、头痛、乏力、嗜睡、食欲减退、体重减轻、视力下降等,但目前尚未见肯定的慢性中毒病例报告。一些研究提示接触甲醛个体或人群患鼻腔或鼻咽部肿瘤增多,iarc(1995)将甲醛列为人类(鼻咽部)可能的致癌物。
二、甲醛中毒的关键是不是在于接触量
根据我国的规定,甲醛在工作场所的最高空气允许浓度为0.5克/米3,居室和办公场所的甲醛最高空气允许浓度为0.1克/米3。但这些卫生标准并非判断中毒的分水岭,在许多情况下,评判中毒的标准不是人体中是否存在有害物质,而是实际接触的剂量。
动物实验表明,小鼠呼吸道吸入浓度为400毫克/米3的甲醛,半数可在两小时内死亡;大鼠呼吸道吸入浓度为1000毫克/米3的甲醛,半数可在30分钟内死亡。
据报道,人体接触1.2毫克/米3的甲醛不会造成中毒,在2.4~3.6毫克/米3条件下可出现能够忍受的鼻、咽部刺激症状,4.8~6毫克/米3时能忍耐10~30分钟,超过30分钟则不适感大增,超过10毫克/米3时可能造成甲醛急性中毒。因此,在对人体甲醛中毒进行评估时,主要应从现场甲醛空气浓度和甲醛的刺激、致敏作用方面来进行。之所以不考虑甲醛的致突变作用,是因为此作用是长期积累的过程,所以很难对个体进行肿瘤的病因学分析。实际上,目前多数病人的心理负担大于生理损害。
为避免甲醛的危害,目前常用药物炭吸附法、通风法、植物驱除法和化学驱除法等驱除办法。
需要指出的是,居室中的甲醛大多来自黏合剂,其固化作用使甲醛的释放成为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建议大家首选每天定时开窗通风换气。药用炭吸附和植物的驱除作用有限,只能作为辅助手段。使用化学驱除法的前提是了解其化学成分,以免“前门拒狼,后门进虎”。
三、出急性甲醛中毒后该如何抢救呢
甲醛又名蚁醛,为无色刺激性气体,甲醛中毒多因吸入其气体或接触其溶液而引起。轻度中毒仅为眼、呼吸道、皮肤的刺激性表现,如眼刺痛、流泪、咳嗽、胸闷等。重度中毒可昏迷、血压下降、休克甚至心跳骤停而危及生命。
现场处理
·立即脱离现场,及时脱去被污染的衣物,对受污染的皮肤使用大量的清水彻底冲洗,再使用肥皂水或2%碳酸氢钠溶液清洗。溅入眼内须立即使用大量的清水冲洗。
·出现上呼吸道刺激反应者至少观察48小时,避免活动后加重病情。
·对接触高浓度的甲醛者可给予0.1%淡氨水吸入;早期、足量、短程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以有效地防止喉水肿、肺水肿。
·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支气管解痉剂,去泡沫剂,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
·合理氧疗。
·对症处理,预防感染,防治并发症。
其他处理
轻度和中度中毒治疗后,经短期休息,一般可从事原作业;但对甲醛过敏者应调离原作业;重度中毒视疾病恢复情况,酌情安排不接触毒物工作。
四、生活中人们要怎么防范甲醛伤害呢
生活中可能接触甲醛的机会很多,因而大家要提高警惕避免伤害。
衣物: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标准,外衣甲醛含量不得超过300毫克/千克,内衣不得超过75毫克/千克,童装不得超过20毫克/千克。有的不法厂家为了使服装达到防皱、防缩、阻燃、不褪色、手感好的效果,常在面料中添加甲醛;在加工墙布、地毯、服装、被褥等纺织品时,也常使用含有甲醛的胶黏剂。因而应尽量避免购买进行过抗皱处理、免烫、漂白、图案上的印花很硬的服装,购买时闻闻服装上是否有刺激性气味,为安全起见最好买回后先用清水充分浸泡漂洗。
食品:国家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明令禁止使用甲醛。但由于甲醛的水溶液有极强的防腐能力,能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一些缺乏冷冻保存条件的商贩,为使食品不腐败变质并增加重量,居然使用甲醛浸泡毛肚、百叶、鱿鱼、蹄筋、海参、海蜇和虾仁等水发食品。消费者在购买食品前,要仔细查看食品的生产厂家、合格证、卫生检验证等标识,特别对外观鲜亮、厚重、坚挺的水发食品要坚决回避。
居室:按照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国家环保总局、卫生部制定的《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居室内的甲醛浓度标准不得超过0.10毫克/立方米。由于甲醛具有较强的黏合性和防虫功能,劣质装修和家具中大量使用的各类人造板大多使用甲醛系列胶黏剂,内墙涂料、油漆、填充剂和房屋保温层中也常含有甲醛,其释放期可达3-10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