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者之家|养生修身:红枣黄芪泡水喝的功效有哪些 气血亏者适宜饮用……
一、黄芪红枣泡水的做法
黄芪红枣泡水的做法很简单,哪怕你没有任何的下厨经验,都可以很容易就泡出一杯黄芪红枣泡水了,看看黄芪红枣泡水的做法。
黄芪红枣茶具有健脾益气,调和营卫、减肥,排毒,美容养颜,是女性在经期后一星期补气血的美颜茶。
做法一
原料:生黄芪:15克、大枣:5枚。
做法:将黄芪和大枣洗净,放入砂锅内,加两碗清水,盖上锅盖,先大火烧开,再转小火煮半小时,弃渣喝汤,每周饮用2-3次。
做法二
用料:黄芪15克,红枣15枚。
制法:取黄芪、红枣加水适量,文火煮1小时以上。
用法:每日1剂,分2~3次服,食枣喝汤,连服15天为一疗程。
上述黄芪红枣泡水的两种做法都十分的简单,轻松的两步,一杯美味营养的黄芪红枣泡水就制作成功了,你也赶紧试试吧。
二、黄芪红枣泡水的功效
黄芪是一种含有很多磷脂和蛋白质的食材,红枣对于促进第二性特征的发育是很好的,这两种食材混在一起可以延迟皮肤的衰老和养肝明目,对于女性朋友保持自己的肌肤光滑是有用的。
黄芪含有丰富的卵磷脂及蛋白质;红枣能生津调节内分泌,促进第二性征发育;枸杞子可对抗自由基过氧化,减轻自由基过氧化损伤,从而有助于延缓衰老,养肝明目。
湿热重的人不宜食红枣,红枣要去核,才不会太燥热,可常饮。如果觉得味淡,可适当加点冰糖或蜂蜜。红枣不仅营养非常丰富,而且还能保护肝脏。剖腹产的妇女产前应多服用红枣茶。不同的泡法,功效也不一样。红枣泡水有健脾和胃,养肝补血,益气生津之功效。
黄芪补气的,大枣性温,也是滋补的,放在一起泡水喝对身体有好处的,特别是气虚怕冷的人吃这个很好。但若是服用过多,则有滋腻之虞,同样会导致胃胀,还是要合理使用。其中,黄芪有生黄芪和炙黄芪两种,炙黄芪补性更强;大枣泡水最好去核。
黄芪具有补气固表止汗的功效,有补气生血作用。黄芪含有多种有效成分,不仅能增强人体的抵抗力,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还在机体修复时期有很大的功效。黄芪与大枣合用能达到协同的作用:黄芪益气,大枣和胃,不会败胃。
文章为我们介绍的黄芪大枣的功效,希望大家在生活中可以好好的去利用它。在平时,我们适当的喝一些黄芪大枣水,杜宇我们修复肌肤以及养肝补血是很好的,而且这样东西泡水喝,可以让它们的营养价值更加容易被我们人体吸收。
三、黄芪红枣泡水的注意事项
很多人喜欢在日常生活中要黄芪泡水服用,特别是很多女性喜欢将黄芪和红枣、枸杞子一起浸泡,这样不仅能够增强体质,气色也会越来越好。但是每次使用的黄芪量最好不要超过15克,并且分为两三次服用,避免出现过量的情况。如果黄芪使用过量,那么患者就有可能出现头晕、睡眠质量变差以及双颊泛红以及心情烦躁等等情况。
老中医告诉我们,其实黄芪泡水喝并不会产生副作用,但是为什么有些人在过量服用之后身体会出现不适的情况呢?这主要就是由于过量的黄芪进入身体之后打破了内环境的平衡状态,这就导致各种身体不适情况的出现。
黄芪服用之后能够很好的改善记忆力退减以及头晕乏力等等情况,但是如果平时过量服用了黄芪水,那么不仅不能够改善头晕眼花的情况,反而会导致病情价值,也就是头晕更加严重,记忆力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恢复。黄芪属于一种温补性的中药,如果过量服用,身体主要表现为心烦气躁以及脸颊泛红。
虽然我们说想要获得最好的保健效果每天要服用一杯黄芪水,但是这个黄芪水最好能够分为两三次服用,千万别一次性喝完。另外,每次黄芪泡水最好能够控制在15克左右,但是网上有些方子中建议是使用20~30克左右,这一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另外,黄芪泡水的使用量和煮粥的使用量是不一样的,如果是泡水那就是上文所说的15克,如果是熬粥,那么最好使用50克左右。事实上,无论你是熬粥还是泡水,黄芪的使用量都是具有明确规定的,千万不要超量哦!
四、黄芪红枣泡水的宜忌人群
黄芪红枣泡水喝多了会上火吗
南方气候湿热,上火容易使身体出现很多问题,所以人们在日常饮食中要十分注意,要注意食用量。那么,黄芪红枣泡水喝多了会上火吗?
红枣补血,黄芪补气,可以一起泡茶喝,但可能容易上火。喝黄芪红枣泡水之所以会上火,是黄芪,黄芪性偏温,摄入量多的话肯定会引起上火的。
虽说黄芪红枣泡水可以导致上火,但是可以往里面加点甘草,菊花,玫瑰花,麦冬,金银花等药物一同泡茶喝,这样上火不会太严重。阴虚火旺的患者应加入麦冬,玉竹,百合等滋阴药物一同泡水喝。如是实火者应加入玫瑰花,菊花,甘草,金银花等药物一同泡水喝,这样可以去火。
总之,黄芪红枣泡水的食用价值很大,范围很广,但也要谨慎食用,而且也要控制食量。
黄芪红枣泡水的宜忌人群
黄芪红枣泡水虽好,却并非所有人都适合饮用的,看看黄芪红枣泡水的宜忌人群都有哪些。
1、适宜气血不足的人群。
2、适用于体虚自汗症的人,也可用于女性的美容养颜。
3、湿热重的人不宜食红枣。
4、舌苔黄的人不宜食用。
5、性欲亢进者不宜服用,性情太过急躁的人,或平时大量摄取肉类导致面泛红光的人,最好不要食用。
6、上火发炎时最好不要食用。
7、腹胀胃胀、胃酸过多、糖尿病人不宜食用。
8、适宜阳气不足,浑身怕冷者食用。
9、适宜脾胃虚弱,腹泻,倦怠无力的人。
10、引起的多汗症不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