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者之家|养生修身:新生儿黄疸的原因及其护理……

篇一:新生儿黄疸的原因及其护理

由于体内胆红素的累积引起皮肤或其他器官黄染的现象称为黄疸。观察黄疸一定要在自然光线下进行。如果屋子里光线暗或在黄光灯下就会看不清。在较大儿童或成人如有黄疸是疾病的表现,而新生儿出现黄疸,应辨别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

生理性黄疸

单纯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如新生儿胆红素产生过多、肝脏不成熟、肠肝循环,而导致胆红素浓度增高、出现的黄疸,临床上称为生理性黄疸。足月儿的生理性黄疸是在第2~3天开始,这时皮肤呈浅黄色,巩膜(白眼珠)以蓝为主微带黄色,尿稍黄但不染尿布,孩子没有什么不适,第4~5天最黄,在第1~2星期消失,检查肝功能正常、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加。早产儿的生理性黄疸会出现得较早、较高,也持续较久。

病理性黄疸

如果黄疸出现太早、上升得太快,或持续的时日太久,都有可能是病理性黄疸。造成的原因有母子血型不合(可以是ABO或Rh血型不合)、血肿块、重症感染、蚕豆病造成的溶血、新生儿肝炎、胆道闭锁以及代谢性疾病等。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要考虑为病理性黄疸:1、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2、足月儿黄疸时间超过2周,早产儿超过3周,并/或黄疸进行性加重。3、黄疸较深,连同足底、手心的皮肤也发黄。4、皮肤呈黄绿色,伴大便色泽变淡或呈灰白色如油灰状、同时小便深黄。5、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重新出现皮肤黄染。6、在皮肤黄染期间,婴儿伴有拒奶、少哭、多睡、呕吐、腹泻、两眼凝视、尖声哭叫以及抽搐等异常情况。

母乳性黄疸

母乳喂养的新生儿,黄疸可能会持续较久,或在生理性黄疸减轻后又加重。其中机理还不完全清楚,如果是因喝母奶引起的黄疸,暂停母奶2~3天,黄疸会很快降低。黄疸降低后继续喂母奶,黄疸可能会稍微升高,但无须因此而停喂母乳。目前尚无文献报导母乳引起的黄疸会伤害到宝宝。

家庭护理要点

1、生理性黄疸是一种生理现象,孩子没有什么不舒服,因此发现黄疸不必着急。但是,吃奶不好、饥饿及便秘可能使生理性黄疽加重延长。2、合并炎症等各种疾病也可使生理性黄疸加重或延长,应注意观察小儿有无疾病的征象,如发烧、呕吐、精神萎靡等。3、母乳喂养时要有心理准备,宝宝出现黄疸的时间可能会较久。若实在担心黄疸偏高,可以停喂母乳2~3天,黄疸会很快下降,以后仍可继续喂哺母乳。4、怀疑病理性黄疸时,应及时送孩子去医院诊治。

篇二:新生儿的家庭护理要点(图)

环境:新生儿室必须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室温保持在22-24℃,相对湿度维持在55-60%为宜。

注意:避免对流风及阳光直射面部。

日常护理:

●新生儿衣物应柔软、宽大、淡色,尿布可用吸水性强的得软布或纸类尿不湿。

●保持皮肤清洁,尤其注意头颈、腋窝、会阴等皮肤皱褶处。每日应洗澡更衣,注意保暖,室温24-28℃,水温37-41℃(分盆浴和淋浴,温度不同)

●每次换尿布后应以清洗臀部,拭干后涂以护臀软膏。

●脐部护理:注意保持脐部清洁干燥,浴后用75%的酒精涂擦脐根部及脐周皮肤。

●口腔护理:新生儿粘膜薄嫩,容易擦破而致感染,不要擦洗口腔,可在奶后喂少量白开水以保持口腔清洁。

●预防感染:护理新生儿前后必须洗手,凡患有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皮肤感染及传染病时不可接触新生儿,每天为新生儿更换衣物,注意用衣物除菌液除菌(建议使用滴露衣物除菌液)

新生儿黄疸护理要点:

●生理性黄疸是一种生理现象,孩子没有什么不舒服,因此发现黄疸不必着急。但是,吃奶不好、饥饿及便秘可能使生理性黄疽加重延长。提倡新生儿游泳,可以加快肠蠕动,使胎便加快排出。多晒太阳并且尽可能是皮肤外露,这样也可加快黄疸消退。

●合并炎症等各种疾病也可使生理性黄疸加重或延长,应注意观察小儿有无疾病的征象,如发烧、呕吐、精神萎靡等。

●母乳喂养时要有心理准备,宝宝出现黄疸的时间可能会较久。若实在担心黄疸偏高,可以停喂母乳2~3天,黄疸会很快下降,以后仍可继续喂哺母乳。

●若观察新生儿黄疸加重,并且出现精神萎靡、哭声尖叫,怀疑病理性黄疸时,应及时送孩子去医院诊治。

爱心小贴士:

如何减少致病菌对宝宝的危害

每一位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但因为新生儿免疫力低所以对卫生要求也特别严格。为此,专家指出,新生儿的父母要特别关注卫生、清洁工作,保护宝宝的健康。以下是您需要特别关注的卫生细节:

?探视新生儿时避免传染致病菌

新生儿的降临,亲戚朋友会去探望,宝宝很容易在与大人们接触时感染病菌。一定要避免带有感冒和发烧症状的大人接触宝宝。大人触摸宝宝前应该选用专业的滴露抑菌洗手液清洗双手,阻断细菌的传播。

篇三:新生儿脐部护理要点(图)

别小看新生儿的脐部,若接生时消毒不严格,或家长护理时不注意,就会引起脐部发炎、出血、有脓液、脐轮红肿等。若有上述症状出现,尤其是脐轮红肿,有脓性分泌物,那就是脐炎,应及时去医院就诊。这是因为脐带结扎后留有脐血管断口,由于脐部感染时有细菌繁殖,细菌及其毒素很快就进入脐血管的断口处并进入血循环引起菌血症。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缺乏,有可能很快地由菌血症发展为败血症甚至脓毒血症。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新生儿血脑屏障功能差,约有30%-50%的败血症患儿合并化脓性脑膜炎,病势凶险,死亡率高,幸存者也常有合并症,如硬脑膜下积液、低钠综合征、失明、失聪、癫痫或痴呆等。

新生儿一旦患败血症,临床症状极不典型,不像成人那样有高势,而是表现为少吃、少哭、少动或不吃、不哭、不动、黄疸加深,缺乏医学知识的母亲往往没有引起警觉。有一位母亲,孩子出生8天,吃奶很少,皮肤黄疸很深,不发热,不大哭也不大动,她还以为宝宝很乖,没有在意。过了3天,看看孩子皮肤越来越黄才着急了,抱去医院,医生问过病史要体检时,发现这孩子面色苍白,全身冰凉,心跳、呼吸均已停止了。面对如此情景,年轻的母亲悲痛欲绝,呼天抢地的大哭。

为了防止脐部感染,新生儿出院后,要从医院带回稀碘酒、龙胆紫、双氧水及消毒棉球等。母亲可用这些药给婴儿脐部消毒。同时尿布要勤换消毒,尿布不要覆盖在脐部,以免厌氧菌生长繁殖。预防脐炎,最好能为小儿创造一个洁净的、近乎无菌的环境,母婴最好采用抗菌系列产品,如抗菌织物制成的床上用品、内裤、毛巾及婴儿尿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