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者之家|养生修身:新生儿皮肤问题不用慌,强生婴儿滋润霜全呵护……
篇一:新生儿皮肤问题不用慌,强生婴儿滋润霜全呵护
新生儿处于刚出生的阶段,由于身体还处于发育的时期,皮肤屏障保护功能不完善,所以宝宝的皮肤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各种问题,让心疼宝宝的父母为之心慌意乱,不知如何护理才好。其实对于新生儿来说,大多数皮肤现象都是正常的,父母只要在日常的护理中多加注意,悉心呵护,宝宝的皮肤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皮肤问题一:肤色变黄。宝贝出生后2-3天,会出现皮肤淡黄色、眼白微黄、尿色稍黄但不染黄尿布的现象,但是宝贝吃奶有力、四肢活动好、哭声响亮,到了出生后7-9天,皮肤黄色会逐渐消退。这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叫做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如有异常,就可能是其他类型的黄疸,应该及时治疗。
皮肤问题二:皮肤脱皮。很多人误认为宝宝的皮肤在出生时就已经发育成熟了,但根据科学研究,宝宝的皮肤在出生后12个月内都在持续发育,所以宝宝的皮肤是娇嫩的,抵抗表皮失水的屏障功能还不完善,角质层比较薄,相互之间的细胞连接不像成人那样紧密,水分极易挥发和流失,而且宝宝的天然保湿因子水平低,不易保持水分。因此,他们的脚踝、脚底和手腕部等部位,常常会皮肤发干、粗糙,并发生脱皮。这种现象在出生后一周时最严重,随后便会逐渐减轻。当宝宝皮肤出现脱屑、发皱等现象时,可用甘油、凡士林等涂抹,如果想不油腻又能长时间锁住宝宝肌肤水分、令小脸蛋远离干红开裂,也可以使用强生婴儿滋润霜。在日常护理中,妈妈为宝宝涂抹适量的强生婴儿滋润霜,可保持宝宝皮肤的水分。因为强生婴儿滋润霜中富含甘油保湿精华,可深入宝宝的皮肤,滋润效果比较好。另外,宝贝出现脱皮时,切不可用毛巾或手用力搓皮屑。应该让这些皮屑自然脱落。
皮肤问题三:皮肤出现红斑。宝宝刚出生时,皮肤表面的角质层还没有完全形成,真皮较薄,纤维组织少,毛细血管网发育良好。因此,一些轻微刺激,如衣物、药物等都常常会使宝宝的皮肤发生充血,出现为大小不等、边缘不清的多形红斑。不过,这些红斑大多在宝宝的头部、面部、躯干和四肢等部位,并不一定会让宝宝感到很不舒服。这种红斑属于正常生理变化,不需要进行治疗,一般在1-2天里就会自行消退,妈妈不必着急。
皮肤问题四:皮肤发痒。在气候变化多端的冬春交替时节,宝宝的皮肤本来就有别于成人,发育并未完善,皮脂腺分泌也少,皮肤中水分散失多,皮脂腺分泌少,皮肤易干裂发痒。宝宝又都爱动,容易造成皮肤皲裂,尤其是手指尖、脚跟和嘴唇等部位。宝宝的皮肤娇嫩,他本身的排泄以及流涎等,也会造成刺激导致皮肤发炎甚至糜烂。如果在日常的排泄或者喂奶后不及时清洁周边的皮肤,久而久之就会出现红疹,妈妈可以为宝宝使用强生婴儿滋润霜,可有效为宝宝皮肤锁住水分,长效滋润,柔滑而不油腻,让宝宝肌肤更显柔嫩。
篇二:男婴发烧家人网上找偏方银手镯煮水喝致其身亡
未满月的罗源男婴小军(化名)发烧,家人上网找了多种偏方:银手镯煮水喝、珍珠粉泡水喝、酒精擦身,折腾了一夜,小军哭闹不止,全身起了很多红疹。次日,家人才急了,辗转2个小时左右,将其送到福州市第一医院,但小军已停止了呼吸。“早点就医,也许还有救!”对此,该院多位医生深表惋惜,表示家长不应迷信偏方。
男婴哭闹一夜嗜睡后才送医
14日上午9时许,小军被家人送到市一医院。当时,儿科主任医师黄理森发现,小军面色青灰、四肢冰凉,已停止了心跳、呼吸,他试着做了几分钟的胸外按压,但小军没反应。他揭开衣服细看,小军身上已有尸斑,但家人无法接受,哭瘫在地。
家人告诉医生,小军已发烧2天,他们上网查了查,发现新生儿最好不要吃药,就按网上传授的偏方,找来一对银手镯,煮水给小军喝,又泡了些珍珠粉给小军“压惊”,还用酒精给小军擦身降温。但小军高烧不退,最高时体温飙升到39℃。到了14日凌晨3时许,他哭个不停,妈妈发现,他的身上冒出很多红疹,密密麻麻的。但他们想再观察一下,就没去医院。直到早晨7点左右,小军的哭声渐渐弱了,出现嗜睡症状,连奶都不喝,家人才决定上医院。他们坐着大巴赶到福州时,小军已没救了。
“抢救应争分夺秒!”黄医师说,小军没做尸检,目前无法确定死亡原因。但家长若及时、就近送到当地医院抢救,也许还能挽回。
不应迷信偏方也别盲目排斥吃药
“不应迷信偏方!”该院儿科主任严争说,网络上热传的“银器煮水喝、蛋清擦身、温毛巾绑腿、白酒擦身”等退烧方法,都不安全,家长不要模仿。
她强调,孩子体温超过38℃时,家长可在遵照医嘱的前提下进行物理降温:少穿衣服、少盖被子,多喝温水,让宝宝自然散热;洗温水浴,或用温热的毛巾给孩子擦拭身体,加快皮肤散热;少量、适当使用冰敷,在孩子头部或大血管位置冷敷或冰敷。
严主任还说,现在也有不少家长,在小孩生病时,坚持不给药、不输液,盲目排斥就医,结果耽误了孩子的病情。前不久,1岁多的福州男童小强(化名)发烧一周,直到精神萎靡才被家人带到市一医院检查,结果被确诊为败血症,住院治疗14天才好转。
严主任提醒,婴幼儿可能起病急、变症快,但症状不典型,无法正常语言表达,家长不应简单地凭体温判断小孩是否需要就医。如小孩发烧超过38.5℃且12小时不退,呼吸急促、手脚冰冷、抽搐、精神倦怠、肢体抖动、呕吐、皮肤苍白或紫绀、意识不清、喂养困难、尿量减少等,要马上就医。尤其是小于3个月的婴儿,一旦发烧,应尽快送医。
篇三:接种疫苗不要“因噎废食”
近期发生的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死亡事件,令疫苗安全问题再度成为舆论关注热点。一些家长认为,儿童疫苗“能不打就不打”、“不打也没事”。对此专家表示,接种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风险,远远小于不接种而造成的传染病传播的风险,国家规定强制免疫的疫苗必须给孩子接种,家长们不可对接种疫苗“因噎废食”。理性看待疫苗不良反应
卫生部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系统专家孙忠实表示,首先可以肯定的是,疫苗一定要打,不能因为疫苗的不良反应而否定其作用,甚至干脆不打。
“接种疫苗可以说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也日益成为现代人预防疾病的健康生活方式。不打疫苗,对个人而言会降低个人的免疫力,也会增大将来患流行性疾病的风险。对社会而言,也可能引起传染病疫情的爆发。因此,家长们应严格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的规定,全面地给孩子接种各种疫苗。只有这样,才能让疫苗的价值真正得到广泛应用。”
对于疫苗的安全性,孙忠实表示,经过国家批准的疫苗在上市前,都经过无数次的实验,整体上是安全的。
同时,孙忠实表示,同所有药物一样,疫苗对人体而言毕竟是一种异物,绝大多数健康人接种后不会发生任何不良反应,只有极少数因个体差异,接种后会发生不良反应。“疫苗及疫苗的塑形剂对人体来说是一种外来的刺激,其中活菌苗和活疫苗的接种实际上就是一次轻度感染,而死菌苗和死疫苗对人体是一种异物刺激,接种后在人体产生免疫力的同时,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局部或全身的反应,包括一过性发热、过敏、局部红肿痛、食欲减退和嗜睡等。这些反应一般都是轻微的、暂时的,不需要做任何处理,而且恢复得也很快。但是对于个别的孩子发生的强反应或异常反应,需要给予退热及对症处理。”
接种前如实告知宝宝健康状况
为保证孩子顺利接种疫苗,家长一定要如实告诉接种医生宝宝的健康状况。
孙忠实介绍,孩子接种前是否患病,有无食物和药物的过敏史,上次接种同种疫苗后的反应情况,孩子及其家人的免疫系统是否有问题,近期是否使用过免疫球蛋白或输血,现在是否有发热或出疹、拉肚子等,这些情况都应该如实告诉医生,以便医生判断是否适合给宝宝接种疫苗。
各种疫苗接种的时间,医生都会在接种卡上标明,家长要按时给孩子接种,不宜提前也不能推后。孙忠实提醒,有下列情况应推迟接种:如接种其他减毒疫苗的间隔时间不到一个月,接种前出现咳嗽、发热及红疹等过敏表现,处于急性疾病发作期,接种丙种球蛋白未满三个月。
接种后注意监控
在接种室,经常有一些家长打完疫苗就走。孙忠实表示,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为安全起见,接种后不能马上离开,要在接种室休息观察30分钟,以免出现不良反应时医务人员无法及时救助。需要注意的是,在接种“百白破”等多剂次疫苗时,仍然要在注射室观察30分钟。
回家后,需让宝宝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多喝水,注意保暖。少数儿童接种后可能出现发热、注射部位红肿等,通常1―2天内便会自愈。如果皮肤红肿得厉害或者发热令宝宝难受,采取对症治疗也可完全恢复。
如果宝宝出现一些严重的反应症状,如高烧、全身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带宝宝到医院就诊,并将反应情况告知预防接种单位。另外,接种当天洗澡要注意别让注射部位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