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者之家|养生修身:小儿非感染性腹泻用热盐包暖肚子……
篇一:小儿腹泻吃什么药?(图)
小儿腹泻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综合征。发病年龄多在2岁以内,夏秋季发病最多。人工喂养和营养不良的小儿更易发生。本病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两类:
一类由病原微生物直接引起称肠炎。
另一类由肠道外感染、饮食不当或其他不明原因引起者,称非感染性腹泻。
小儿腹泻吃什么药?
在治疗上应以调整饮食、控制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为原则,加强护理,避免并发症。轻型腹泻可不禁食,要减少脂肪和不易消化食物的摄人。母乳喂养者可缩短每次喂奶时间,人工喂养者可由米汤或稀释的牛奶开始,逐渐增加量与浓度。呕吐严重者要禁食,一般不超过8小时,呕吐好转后,逐渐恢复饮食。要根据病情和感染性质,决定是否应用抗生素。病毒性肠炎和非感染性腹泻可不用抗生素,细菌性肠炎要采用适量抗生素治疗。患儿有脱水时,应口服补液盐。重度脱水者应静脉补液,同时补人钾、钠、钙等微量元素,以纠正电解质紊乱。
小儿腹泻在药物治疗方面主要是对小儿肠粘膜要加以保护,口服肠粘膜保护剂,如思密达、肯特令,以使小儿的肠粘膜受到保护。并且应注意补充电解质,口服补液盐,以防引起小儿电解质的紊乱。腹泻极其严重时,可以服用一些止泻的药物,如黄连素、庆大霉素糖浆。由于腹泻时排出的都是一些有毒物质,因此不到迫不得已不应使用止泻药物,或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篇二:儿童细菌感染性腹泻吃啥药
儿童细菌感染性腹泻吃啥药
虽然小儿感染性腹泻多数属于病毒感染,但其中仍有20%~30%属于细菌性感染,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细菌感染所致的腹泻增多,除了部分是传染病如细菌性痢疾外,多数属于大肠杆菌所致的小儿腹泻。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表现为发热、便次增多等症状,每日大便至少在3次以上,稀便,有黏液或脓血,大便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轻度增高,粪便培养可见致病菌。
阿莫西林不良反应少
针对小儿感染性腹泻,传统用药为庆大霉素、氟哌酸、环丙沙星等抗生素,但这些抗生素对小儿负面影响较大,一般不主张用于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小儿禁用为宜。近年来,临床应用阿莫西林控制小儿细菌感染性腹泻取得了良好疗效,且很少在小儿身上发生不良反应,被医学专家推荐为治疗小儿细菌感染性腹泻的首选抗生素之一。阿莫西林属于广谱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具有杀菌效果,口服吸收好,用法简便,儿童用量为每日每公斤体重50~100毫克,分3~4次口服。其不良反应很少,除了个别过敏患儿禁用外,几乎无其他显著的不良反应。
蒙脱石减轻黏膜损伤
为了减轻腹泻,改善病情及缩短病程,医学专家主张将阿莫西林与蒙脱石散联合应用。蒙脱石散口服后均匀地覆盖在整个肠腔表面,可吸附多种病原体,将其固定在肠腔表面,而后随肠蠕动排出体外,从而避免黏膜损伤。用法为,1岁以下者每日1袋,1~2岁者每日1~2袋,2岁以上者每日2~3袋,分3次服用。首次服用剂量加倍,效果更好一些。其不良反应少,偶见便秘、大便干结等副作用。
临床资料表明,阿莫西林与蒙脱石散联合应用总有效率可达95%以上,给药后3~4天可使多数患儿体温下降、大便形状和次数恢复正常,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有效疗法。
篇三:小儿非感染性腹泻用热盐包暖肚子
最近,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上拉肚子的患儿出现了一波小高峰。该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周正说,孩子一拉肚子,很多家长会马上给孩子吃止泻药,这种做法非常错误。小儿腹泻有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之分,像食物中毒造成的腹泻、痢疾多属感染性腹泻,这时用一些止泻药是可以的。但是,门诊上发现约三分之二的患儿属于非感染性腹泻。
小儿的肚皮比较薄嫩,不像大人一样,皮下有很多脂肪,更没有大网膜的保护,所以很容易受凉引起腹泻。还有的孩子吃得太多,食物不消化造成腹泻。另外,有些患儿在饥饿的时候,肠道蠕动加快,也会造成腹泻,这时孩子会拉黏液便,多呈绿色。这些都属于非感染性腹泻。对于这些患儿,腹泻本身是一种免疫反应,主要是为了排出体内的毒素,这时候如果使用止泻药,反而对患儿是一种伤害,也可能加重病情。像这类腹泻,家长可以把盐加热后用毛巾裹好,给孩子暖一暖肚子,很快就会把腹泻止住。
在饮食上,很多家长看到孩子拉肚子,非常心疼,于是大鱼大肉给孩子吃。其实,孩子腹泻时,胃肠道功能较差,大鱼大肉反而会造成病情反复加重。家长不妨给孩子做一道“冬瓜虾仁粉丝汤”。先把冬瓜切成小块,鲜虾剥壳,挑去虾线,用盐和料酒拌上。然后在锅内放少许油,下姜丝和葱段,煸出香味,倒入冬瓜稍炒;加入水,煮至冬瓜快熟,放进虾仁、粉丝,稍煮,加盐即可。冬瓜富含维生素,虾仁可以补充蛋白质,粉丝内富含碳水化合物,人体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都包含在这道汤里。这道汤还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痰、除烦止渴、祛湿解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