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者之家|养生修身:休克有什么治疗方法 休克有什么临床症状……
一、休克主要有哪些临床症状
1.休克早期
在原发症状体征为主的情况下出现轻度兴奋征象,如意识尚清,但烦躁焦虑,精神紧张,面色、皮肤苍白,口唇甲床轻度发绀,心率加快,呼吸频率增加,出冷汗,脉搏细速,血压可骤降,也可略降,甚至正常或稍高,脉压缩小,尿量减少。
2.休克中期
患者烦躁,意识不清,呼吸表浅,四肢温度下降,心音低钝,脉细数而弱,血压进行性降低,可低于50mmHg或测不到,脉压小于20mmHg,皮肤湿冷发花,尿少或无尿[6]。
3.休克晚期
表现为DIC和多器官功能衰竭
(1)DIC表现:顽固性低血压,皮肤发绀或广泛出血,甲床微循环淤血,血管活性药物疗效不佳,常与器官衰竭并存。
(2)急性呼吸功能衰竭表现:吸氧难以纠正的进行性呼吸困难,进行性低氧血症,呼吸促,发绀,肺水肿和肺顺应性降低等表现。
(3)急性心功能衰竭表现:呼吸急促,发绀,心率加快,心音低钝,可有奔马律、心律不齐。如出现心律缓慢,面色灰暗,肢端发凉,也属心功能衰竭征象,中心静脉压及脉肺动脉楔压升高,严重者可有肺水肿表现。
(4)急性肾功能衰竭表现:少尿或无尿、氮质血症、高血钾等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5)其他表现:意识障碍程度反映脑供血情况。肝衰竭科出现黄疸,血胆红素增加,由于肝脏具有强大的代偿功能,肝性脑病发病率并不高。胃肠道功能紊乱常表现为腹痛、消化不良、呕血和黑便等。
二、休克有哪些紧急处理方法
1、休克紧急处理。
包括积极处理引起休克的原发伤、病。如创伤制动、大出血止血、保证呼吸道通畅等。采取头和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体位,以增加回心血量。及早建立静脉通道,并用药物维持血压。早期予以鼻管或面罩吸氧。注意保温。
2、若出现轻度头昏,可搀扶着走一定时间,不适的感觉就会消失。稍重的没有走动能力的,可让患者平躺,衣领松开,头部略放低,然后抬高患者下肢作轻微的抖动,患者症状马上得到缓解。
3、严重感染病人,应及时采用静脉滴注抗生素治疗,积极清除原发病灶(如引流排脓等)。对某些可能并发休克的外科疾病,抓紧术前准备,2小时内行手术治疗,如坏死肠段切除。
4、必须充分做好手术病人的术前准备。
包括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和低蛋白血症,补足血容量。同时要充分估计术中可能发生休克的各种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低血容量休克的措施。
5、必须注意的是不论患者休克程度轻重如何,在急救时不要给患者喝任何饮料或服药,以免出现呛咳而导致呼吸困难。待其清醒后才让其喝些温开水,并特别提醒患者注意保暖和休息。
6、密切观察病人中枢神经系统、心、肺、肾功能,立足于改善组织血流灌注,及时调整治疗措施。
三、感染性休克怎么样治疗
感染性休克是常见的休克类型,是一种危急症候群,可在短时间内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因此,对于这类休克患者必须提高警惕,细心观察,抓紧一切抢救时间。那么临床上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方法有哪些呢?
第一,要控制感染,清除病灶。根据不同的原发感染选择适当的抗生素,必要时,需要施行手术以及时清除脓毒病灶。
第二,补充血容量。休克必然会有血容量的明显不足,因此,及时补充血容量就成了纠正休克的主要措施之一。
第三,早期使用强心甙药物。因休克时,心肌功能减弱,故早期使用强心甙类药物,常可防止心力衰竭及肺水肿,亦有利于休克的矫正。
第四,改善微循环,休克的常见病理改变就是微循环障碍,早期主要是微血管痉挛,因此,应使用扩张血管药物以改善微循环的“灌”和“流”的问题。
关于感染性休克的治疗方法的介绍,在此提醒大家,感染性休克病情危重,一旦发现一定要及早就诊。
四、休克是怎么回事
(一)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shock)
1、广义上心源性休克包括急性心肌炎、大块肺梗塞、乳头肌或腱索断裂、瓣叶穿孔、严重主动脉瓣或肺动脉瓣狭窄伴有轻或中度心动过速、急性心包填塞、张力性气胸、心房粘液瘤、严重二尖瓣或三尖瓣狭窄伴有轻或中度心动过速、心室率持续过速等所致的休克。
2、狭义上心源性休克是指发生于急性心肌梗塞泵衰竭的严重阶段。急性心肌梗塞时,临床上如同时伴有血压降低、皮肤灌注不足、肾血流减少、中枢神经功能减退等重要器官微循环衰竭的表现,而又能排除药物(如镇痛剂、血管扩张剂、利尿剂)、进食少、体液丢失或补液不足引起血容量降低等所致的低血压,即可考虑心源性休克的诊断。
(二)低血容量性休克(hypovolemicshock)
1、低血容量性休克是体内或血管内大量血液丢失(内出血或外出血)、失水(如呕吐、腹泻、肠梗阻、胃肠道瘘管、糖尿病酸中毒等)、失血浆(如大面积烧伤、腹膜炎、创伤及炎症)等原因使血容量突然减少所致的休克。其特点为静脉压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增高和心动过速。
2、出血性休克、创伤性休克及烧伤性休克均属于低血容量性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