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者之家|养生修身:甲醛中毒怎么治 甲醇中毒的临床症状……

一、甲醛中毒怎么样治疗

无特殊解毒剂,主要为对症和支持治疗。

迅速将患者移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及时脱去被污染的衣物,用肥皂水和大量清水彻底冲洗污染的皮肤。溅入眼内需立即用大量的流动清水冲洗,并用荧光素染色检查有无角膜损伤。

静卧、保暖,合理氧疗。

保持呼吸道通畅,雾化吸入5%碳酸氢钠溶液可中和甲醛的酸性以减轻其毒性,并可湿化气道和稀释痰液,1次/4h,10~15ml/次,同时给予消除气道炎症和支气管解痉药物雾化吸入,其常用配方为:地塞米松5mg,爱全乐2ml,奈替米星0.1g,与5%碳酸氢钠每4h交替使用。肺水肿出现大量泡沫液阻塞气道时可雾化吸入二甲基硅油(消泡剂),以降低泡沫表面张力,使泡沫迅速破灭而成为液体便于吸引,疗效可靠,但作用时间短,需反复应用。

早期、足量、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

防治继发感染和其他并发症。

误服后,尽快插入适当较细的洗胃软管,谨慎洗胃。洗胃后可给3%碳酸胺或15%醋酸胺溶液100ml,使甲醛变成毒性较小的六亚甲基四胺(乌洛托品),并口服牛奶和豆浆,以保护胃黏膜。其他对症治疗包括补液、保持水和电解质平衡、纠正酸中毒、抗休克、防治肝肾损害和使用抗生素防治继发感染。

忌用磺胺类药物,以防止在肾小管形成不溶性

甲酸盐而导致尿闭。

二、甲醇中毒的临床症状都有哪些呢

1.甲醇在进入人体约经18~24小时的潜伏期后,急性中毒症状才会出现。急性甲醇中毒的症状主要有叁大特色:(1)中枢神经之抑制。(2)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3)视神经变化。

2.甲醇中毒的临床症状变异很大。一般而言,中毒的症状与就医的时间有密切相关,但与血中甲醇浓度不一定有关。甲醇中毒的早期临床症状,主要由甲醇本身所造成。其症状与乙醇中毒时类似,包括了心跳加速、腹痛、呕吐、腹泻、食慾不振、头痛、晕眩、全身虚弱、步态不稳、深肌腱反射增强;严重者则可能神智昏乱或唿吸急促。

3.较晚期的症状,则主要归因于蚁酸的大量形成及有氧唿吸受抑制而导致的组织缺氧及乳酸血症,因此产生的时间多在6-12小时以后,甚至可能延迟至18-24小时后才有明显的症状。临床的表现,可能包括唿吸急促、阴离子间隙增加、代谢性酸中毒、胰臟炎、高血糖、渗透压间隙增加、昏迷、抽搐、心博变慢、左心衰竭、休克、白血球升高、横纹肌溶解症、低血钾、低血镁、急性肾衰竭(肾小管坏死)、血尿、肝功能略高(脂肪变性)、唿吸衰竭、视网膜伤害及视神经坏死等。

4.甲醇的眼睛伤害为其中毒主要且特别的表现,甚具诊断的价值。甲醇造成视力损伤的主要机转与蚁酸堆积有关,及早治疗是可恢復的。症状方面则包括了视力降低及模煳、视野缩小、眼前出现跳跃的光点、固定或放大的瞳孔、视盘充血、视网膜水肿及失明。

三、甲醛中毒的慢性影响有哪些

长期接触低浓度甲醛蒸汽,可有头痛、软弱无力等症状。国外报告14%~16%的工人接触甲醛后出现消化障碍、兴奋、震颤、视力障碍。在甲醛浓度达到20~70mg/m3的车间内,工人有食欲丧失、体重减轻、乏力、头痛、心悸和失眠等现象。

据报告,甲醛还可引起触觉、痛觉和温觉障碍(感觉过敏最常见,常局限于身体的一侧或某些局部),身体一侧(常为右侧)排汗过多,身体两侧皮肤温度不等。

有报道,长期接触低浓度甲醛工人眼和咽部刺激症状及胸部压迫感的比例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肺功能可受到影响。一部分工人可出现头晕、头痛、乏力、嗜睡、食欲减退、体重减轻、视力下降等,但目前尚未见肯定的慢性中毒病例报告。一些研究提示接触甲醛个体或人群患鼻腔或鼻咽部肿瘤增多,iarc(1995)将甲醛列为人类(鼻咽部)可能的致癌物(group2a)。

四、?怎样有效预防甲醛中毒

甲醛中毒比较容易发生在刚装修的房子里,新刷的油漆甲醛含量也是很高的。那么该怎么预防甲醛中毒呢,今天借助这个机会,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怎么预防甲醛中毒吧。

现场处理立即脱离现场,及时脱去被污染的衣物,对受污染的皮肤使用大量的清水彻底冲洗,再使用肥皂水或2%碳酸氢钠溶液清洗。溅入眼内须立即使用大量的清水冲洗,短期内吸入大量的甲醛气体后,出现上呼吸道刺激反应者至少观察48小时,避免活动后加重病情。对接触高浓度的甲醛者可给予0.1%淡氨水吸入。

早期、足量、短程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以有效地防止喉水肿、肺水肿。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支气管解痉剂,去泡沫剂,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对症处理,预防感染,防治并发症。改善室内通风设备,安装室内新风换气系统。种植盆栽,芦荟,吊兰,常春藤等绿色植物。饮食上注意要避免辛辣刺激性饮食,多食用新鲜瓜果蔬菜。多开窗户通风,保持室内外空气流通。避免长期处在甲醛浓度高的地方。

上面就是预防甲醛中毒的方法。甲醛中毒的危害还是很大的,平时在日常生活遇到甲醛病毒比较高的地方尽量不要进去,如果非要进去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如果在生活中碰到甲醛中毒的患者应及时拨打急救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