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者之家|养生修身:浅静脉炎会复发吗 静脉炎怎样治疗和预防……

一、浅静脉炎的临床表现

静脉输入强刺激性、高浓度药物或使用时间较长,损伤静脉内皮细胞;浅表静脉曲张、血液淤滞;肥胖、吸烟、外伤造成静脉内皮损伤;细菌感染等。静脉血管内膜损伤后,形成血栓,迅速导致整条浅静脉壁的炎症反应,甚至累及静脉周围组织,并有渗出液,局部表现有疼痛,肿胀和压痛的索状硬条或串珠状硬结,全身反应不明显。

1.四肢血栓性浅静脉炎

四肢血栓性浅静脉炎表现为患肢局部红肿,疼痛,可触及痛性索状硬条或串珠样结节。累及深静脉,出现患肢凹陷性肿胀,行走时肿痛加重,静卧后减轻,皮肤呈暗红色,有广泛的静脉曲张以及毛细血管扩张;后期出现局部营养障碍性改变,伴有瘀积性皮炎、色素沉着或浅表性溃疡。

 2.游走性血栓浅静脉炎

浅静脉炎症发生部位不定,具有间歇性、游走性和全身各处交替发作的特点,是人体浅静脉炎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多合并女性生殖器官及胰腺肿瘤。

3.胸腹壁血栓性浅静脉炎

胸壁、乳房、两肋缘及上腹壁浅静脉血栓形成,并同时有炎性病理改变,亦称Mondor病。

二、静脉炎是如何发作的

一、一期发病的时候,常常会表现为下肢血管出现扩张,还会出现腿部外形和腿粗细的改变。严格说它们都不是真正的静脉炎,仅影响美观,可以不用治疗。

二、在静脉炎发病的第二个阶段,腿部迂曲的血管会比较明显的被看到,尤其是高于皮肤之上。在腿部抬高或平卧后可消失,常有小腿酸胀、易疲劳等不适感觉。

三、第三阶段的时候,腿部的水肿开始出现,如果走路或者是站立的时间过久,症状会特别明显。晨起时水肿可消退。患肢常比对侧腿增粗,一些患者还出现皮肤搔痒,严重者呈现湿疹。

四、如果发展到第四阶段,就会出现严重的血管中血液的淤积,给经脉造成很大的压力。使一部分血液成分渗透至血管外的皮肤及皮下组织,造成局部皮肤发红,变紫,直至发黑,并且失去弹性而变硬。

静脉炎在发病初期,我们就应积极治疗,这样不仅有利于病情及早得到控制,还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三、静脉炎患者发作的原因是什么

1、pH值:正常人体血液的pH值为7.35~7.45,在此范围以外的溶液会对血管内皮细胞造成损伤,并诱发血小板聚集和继发的血栓性静脉炎的链式反应。这也是静脉炎发生的原因之一。

2、血浆渗透压的升高:血浆渗透压的升高是导致静脉炎的主要因素之一。当输入高渗液体时,血浆渗透压升高,使组织渗透压随之升高,血管内皮细胞脱水,进而局部血小板聚集,并释放前列腺素E1、E2,静脉通透性增加,白细胞浸润并产生炎症改变,产生静脉炎。

3、化疗药物的直接毒性作用:化疗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的细胞、组织具有一定的损伤。因其高浓度药物输注对局部组织有较强的刺激,超过了血管缓冲应激的能力,或在血管受损处堆积,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局部pH值、代谢及渗透压改变、细胞溶解、化学介质释放。同时化学药物影响DNA和蛋白质的合成,影响血管内膜的正常代谢和功能,从而易发静脉炎。如阿霉素对心肌细胞的DNA有亲和性,且毒性是长期累加的;氨甲蝶呤可干扰叶酸代谢等。抗癌药物多系化学及生物碱类制剂,它的直接毒性作用可导致局部组织酸碱平衡失调,加上其对血管有强烈的刺激性,所致的静脉炎多为坏死型。

4、药物浓度:药物浓度越高,刺激性也就越大,高浓度的药物短时间内大量快速进入血管内,也是诱发静脉炎发作的主要原因。

5、输液速度:静脉用药滴速过快,或用药时间间隔不足,致使局部血管内药物浓度高,超过了其缓冲应激的能力,或在血管受损处堆积,均可使内膜受刺激,从而导致静脉炎的发生。

以上对静脉炎的病因做了简单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专家建议患者出现静脉炎后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期。要想更深的了解,请咨询在线专家。

四、静脉炎怎样治疗和预防

 1.一般治疗

去除导致静脉炎的病因,如静脉导管等。如合并细菌感染,可酌情予以抗生素。下肢病变在急性期需抬高患肢,避免久站、久坐等,同时可加用医用弹力袜,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局部可采用热敷、物理治疗等促进炎症吸收,止痛。

2.药物治疗

外用类肝素软膏、抗炎药物软膏,内服促进静脉回流等活血化瘀药物。对于位于大腿根部及膝关节周围的病变,需要采用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抗凝治疗。对合并细菌感染者,需根据感染细菌类型对应使用抗生素。

3.手术治疗

局部血栓性静脉炎可在炎症期消退后,如仍有条索状硬物伴疼痛,可考虑手术切除。如下肢静脉曲张合并血栓形成浅静脉炎,可于炎症消退后行手术治疗。

佩戴弹力袜改善下肢静脉曲张。对于血液高凝状态的患者在积极纠正基础疾病的同时,应注意避免四肢、躯干等好发部位的外伤。此外,静脉穿刺过程中避免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及使用强刺激性药物。同时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静脉植入物造成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