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者之家|养生修身:慢性荨麻疹会传染吗 荨麻疹会对身体造成哪些危害呢……

一、荨麻疹会对身体造成什么危害

影响生活质量。慢性荨麻疹若发病未及时治愈,可迁延长达数月甚至若干年,晨起或临睡前瘙痒加重,影响人的正常生活和心理状态。

诱发其他疾病。慢性荨麻疹发病如伴有消化道症状,会引起??恶心、呕吐、腹泻和腹痛胃肠道功能紊乱;伴发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荨麻疹致病的主要原因是免疫功能紊乱,因此可以诱发肾炎,自身免疫性甲亢,甚至免疫监视功能低下导致恶性肿瘤等!生育期妇女还可以导致免疫性不育及流产!

危及生命。慢性荨麻疹如发病在呼吸道的喉头和支气管处,会导致反复发作的??喉头水肿,出现咽喉堵塞感,气促、胸闷、呼吸困难,严重时导致患者窒息死亡;病情严重者,伴有心慌、烦躁、恶心、呕吐,甚至血压降低等过敏性休克症状,危及生命安全。

影响生活工作。慢性荨麻疹如果早期发病没有解决,它的病程会很长,有时迁延长达数月甚至若干年,晨起或临睡前都伴有瘙痒加重,严重影响了患者们的正常生活和心理状态。因此慢性荨麻疹必须及早发现及早治疗,而不是听之任之。

二、恼人的慢性荨麻疹是什么

部分患者有遗传背景

有些病人往往在上一代能找到有哮喘,荨麻疹等遗传背景人员,有的自身伴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甲状腺疾病、风湿性关节炎、胰岛素依赖性*25120*等。这种人用一般的抗组胺药治疗往往无效,需采用皮质激素或免疫球蛋白或免疫抑制剂治疗。

大米也可能是引起荨麻疹的元凶

大部分人都知道有些饮食可引起过敏诱发荨麻疹,都以为海鲜,牛奶,牛肉等高蛋白的饮食和辛辣的东西是致敏的因素,有些人把什么都禁了,身上仍然在起风团,感到百思不得其解。其实,很多人未必会注意某些很一般的饮食如大米,小麦和大豆,鸡蛋等,包括很多蔬菜都可能成为致敏原。

心理因素不可忽视

现在的学生,由于学习压力很大,时常会导致荨麻疹的发生,如有些人一激动,或上课老师点他发言,一紧张就身上奇痒难忍,起小的风团,医学上叫胆碱能性荨麻疹。工作压力较大时也会有这种现象。

此外,环境因素、物理因素也会引起荨麻疹,如冷热的刺激,光照,压迫等,具体的机制也不清楚。有的人手一接触冷水就痒,起风团。这种人除检查有无遗传因素外,也可试着用从高温到低温的办法泡手,采取物理脱敏的办法治疗。

三、慢性荨麻疹的生活注意什么事项

 1、慢性荨麻疹患者要注意饮食,避免诱因。

荨麻疹的发病与饮食有一定的关系,某些食物可能是诱因。例如鱼虾海鲜,含有人工色素、防腐剂、酵母菌等人工添加剂的罐头、腌腊食品、饮料等都可诱发荨麻疹。另外,过于酸辣等有刺激性的食物也会降低胃肠道的消化功能,使食物残渣在肠道内滞留的时间过长,因而产生蛋白胨和多肽,增加人体过敏的机率。

 2、慢性荨麻疹患者要注意卫生,避免不良刺激。

有荨麻疹病史的人,要注意保持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家中要少养猫、狗之类的宠物。避免吸入花粉、粉尘等。对风寒暑湿燥火及虫毒之类,要近而远之。生活规律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喝酒、受热、情绪激动、用力等都会加重皮肤血管扩张,激发或加重荨麻疹。橡皮手套、染发剂、加香料的肥皂和洗涤剂、化纤和羊毛服装等,对于过敏体质的人或荨麻疹患者都可能成为不良刺激,应予避免。患寒冷性荨麻疹的人不要去海水浴场,也不能洗冷水浴,冬季要注意保暖。

3、慢性荨麻疹患者应注意药物因素引起的过敏。

在临床中,有些药物可以引起荨麻疹,如青霉素、四环素、氯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物、多粘霉素等抗生素,安乃近、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剂等等。

 4、慢性荨麻疹患者要积极治疗原有疾病。

荨麻疹既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一种皮肤表现。能导致荨麻疹的疾病较多,例如感染性疾病:寄生虫感染像肠蛔虫、蛲虫等;细菌性感染像龋齿、齿槽脓肿、扁桃体炎、中耳炎、鼻窦炎等;病毒性感染像乙型肝炎;真菌感染像手足癣等。另外,糖尿病、甲亢、月经紊乱,甚至体内潜在的肿瘤等,都可能引起荨麻疹。

5、慢性荨麻疹患者应保持健康心态,提高身体抵抗力。

慢性荨麻疹的发作和加重,与人的情绪或心理应激有一定的关系。因此,保持愉快的心情,适当体育锻炼,增强体质,这都会对预防荨麻疹非常有利。

6、慢性荨麻疹可采用中药预防。

某些中药,如首乌、枸杞、人参、黄芪、灵芝、大枣、女贞子、菟丝子、五味子、黄精、淮山药、党参等,具有抗自由基,提高免疫功能,促进代谢,调节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多种功能,有明显的抗过敏作用。

四、寻麻疹患者的护理常识有哪些

首先应该尽可能地找出发病诱因并将之除去。如慎防吸入花粉、动物皮屑、羽毛、灰尘、蓖麻粉,避免接触致敏原,禁用或禁食某些机体过敏的药物或食物品等。如因冷热刺激而复发者,不应过分回避,相反应该逐步接触,逐渐延长冷热刺激的时间,以求适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急性扁桃体炎、胆囊炎、病毒性肝炎、阑尾炎、肠道蛔虫病等,以杜绝病源。

1、保持生活规律,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适应寒热变化。

2、避免强烈抓搔患部,不用热水烫洗,不滥用刺激强烈的外用药物。

3、积极寻找和去除病因,治疗慢性病灶,调整胃肠功能,驱除肠道寄生虫。

4、忌食动物蛋白性食物和海鲜发物,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不饮酒。保持清淡饮食,多吃些新鲜蔬菜和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