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者之家|养生修身:脊髓病变的时候会有什么症状 脊髓病变是如何产生的……

一、脊髓病变的病因

定义

脊髓病变是由于各种原因(如外伤、病毒)等造成的脊髓内部神经。

损伤,可能导致患者瘫痪等严重后果。

 病因

1、先天发育异常因本病常并发其它先天性异常如颅底凹陷、小脑扁桃体下疝、脊椎裂、脊柱侧弯畸形等,以及常有家族发病的倾向,故认为本病与遗传因素有关。

2、脑脊液动力异常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无统一的认识,临床工作中常见颅颈交界区的先天性畸形合并脊髓病变(以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最为常见),多见于颈段和上胸段脊髓内。一般认为小脑扁桃体下疝使该部位脑脊液循环不畅,导致脊髓受损。

3、血液循环异常由于供应脊髓的血液特循环异常,如脊前动脉受压或脊髓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脊髓内组织的缺血、坏死、液化,最后导致脊髓病变。总之,在不同情况下不是由单一的原因造成的,而是由多种致病因素所造成的一种综合征。

二、脊髓病变的治疗

通过上述对脊髓病变症状的了解,希望对于患者的治疗有一定的帮助,依据不同的症状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让患者及早的恢复健康。

心理治疗

脊髓病变患者肢体突然丧失功能伴大小便失禁,其心理创伤远远大于机体创伤,由于难于接受这一事实,因而痛苦失望,甚至悲观厌世。护理人员应及早发现患者情绪变化,主动与其交谈。

早期的功能干预康复应在患者入院后尽早介入,以预防并发症。预防关节挛缩和褥疮的发生非常重要,让患者进行一些主动活动以防止废用性萎缩,同时给患者一种参与训练的感觉,而不是简单的被动接受治疗,应早期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教育,积极配合康复训练。

物理治疗

主要是改善全身各个关节活动和残存肌力增强训练,以及平衡协调动作和体位交换及转移动作,例如:卧位到坐位、翻身、从床到轮椅、从轮椅到厕所马桶等移动动作,以及理疗,利用水疗、光疗、生物反馈等有针对性促进康复。

三、脊髓病变的饮食注意事项

一、饮食调养对脊髓病变患者来说非常重要。首先,脊髓病变患者应选用高蛋白、高维生素及容易消化的食物经过合理的营养搭配及适当的烹调,尽可能提高患者食欲,使患者饮食中的营养及能量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其次,脊髓病变患者不宜服用对病情不利的食物和刺激性强的食品,如辣椒等,尤其是急性期的病人及阴虚火旺型病人最好忌用。

二、此外,每天都要有谷类、瘦肉、鱼、蛋、乳、各类蔬菜及豆制品,每一种的量不要过多。这样才能补充体内所需的各种营养。手术后初期不能正常进食时,应以静脉补液为主。手术后注意加强护理和饮食营养,促进病人身体恢复。

三、脊髓病变的患者饮食要遵医嘱给予饮食,饮食要以稀软开始到体内逐步适应后再增加其它饮食。应注意不要吃过多的油脂,要合理搭配糖、脂肪、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食物。

四、日常生活饮食原则为:以高纤维、低脂肪、低油、低胆固醇饮食为主。

五、饮食摄取上应避免高热量食物如:油炸、肥肉、甜点、蛋糕、冰淇淋或汽水、红茶饮料等。

六、煮食烹调时应避免使用猪油,另外应减少蛋黄、内脏类、过量的海鲜等高胆固醇之食物,而应增加的是高纤维类食物如:蔬菜、谷类、水果与足够水分。

七、摄取足量蛋白质,并可多摄取一些强化身体细胞抵抗自由基,如维他命A、C、E、矿物质硒等,以达到能同时控制体重及维持长期复健治疗所需之能量消耗。

四、脊髓病变的症状

(一)疼痛部位

脊髓病变时常伴有后根刺激症状而出现疼痛,根据疼痛的水平和范围有助于确定病变的部位。疼痛在病变的早期更为多见。此时检查常发现有感觉过敏及压痛或牵张性疼痛。至疾病后期则呈根型或节段型感觉减退或丧失。此种表现亦有助于定位诊断。

 (二)肌肉萎缩

脊髓前角或前根受损则引起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而出现肌肉萎缩,故根据肌肉萎缩的分布情况可判断脊髓病变的节段。

 (三)反射改变

腱反射的消失能反映相应脊髓节段的病变,腱反射亢进则反映其上锥体束的损害,并伴有病理反射,相应肢体有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根据这些可推断病变的部位。浅反射的消失有时为反映相应脊髓病变的水平,有时为反映其上有锥体束的病变,故浅反射的消失为判断病变部位亦提供重要的依据。

 (四)运动障碍

如出现四肢瘫痪,颅神经完好,提示病变在颈段脊髓;出现截瘫提示病变在胸段脊髓。

 (五)感觉障碍水平

脊髓病变常引起相应水平以下的感觉障碍(浅感觉及/或深层感觉)。在脊髓部分性损害,感觉障碍水平常不能确切反映病变的部位,完全横贯性脊髓损害,感觉缺失水平即能提示病变的部位。所以感觉障碍越严重,越能说明病变的水平。

(六)排尿障碍

截瘫或四肢瘫的病人主要引起痉挛性膀胱,出现尿频、尿急、尿失禁、膀胱不能排空。圆锥病变则弓i起无张力性膀胱、尿潴留、充盈性尿失禁。

 (七)交感神经麻痹

脊髓侧角病变则引起相应节段所支配的交感神经麻痹,出现排汗障碍、血管舒缩障碍及营养障碍。下颈髓病变时出现Horner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