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者之家|养生修身:传染性软疣的预防方法有哪些 传染性软疣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一、传染性软疣的病原是什么

上肢传染性软疣感染人类的痘病毒有许多。引起本病的病毒系痘病毒科的一种DNA病毒,是人体最大的病原性病毒之一,大小约为300×200×100μm。电镜研究,病毒的形成与胞质有密切关系,胞质基质浓缩,并出现嗜酸性颗粒,集聚成大颗粒,称颗粒组合型病毒(初期型病毒);继而形成细颗粒型病毒(中期型);最后形成一层砌样外壳和哑铃状DNA内核,整个胞质基质变成病毒包涵体,又称软疣小体。形态学上与痘疮、牛痘、羊痘及其他动物病毒相似。目前培养及动物试验均尚未成功。曾报道传染性软疣能在原*羊膜细胞、人包皮成纤维细胞、猴肾细胞及FL细胞中产生细胞病变效应(CPE)。不过,但因其不能通过脱膜阶段而使该病毒难以在任何细胞中生长,故不能将细胞培养分离病毒作为常规。

传染性软疣病毒因不能在组织培养细胞中繁殖而妨碍了对其DNA的分析,有限的报道表明本病毒G+C含量高于痘苗病毒,它至少有两个亚型。自生殖器分离的病毒定名为Ⅱ型,自身体其他部位分离的定名为Ⅰ型。但两个型病毒的病灶不一定局限于某个部位。临床标本中的传染性软疣病毒颗粒形态与正痘病毒相似,但其“M”颗粒表面有似雅塔痘病毒之突起管状结构,有别于天花、猴痘及痘苗病毒。此外软疣病毒无囊膜,有别于塔那痘病毒。传染性软疣病毒产生特征性皮损在临床上容易诊断,但出现在生殖器部位的皮炎及溃疡处,则常与生殖器疱疹病毒混淆,此时只有通过电镜才能作出诊断。

传染性软疣病毒所属含DNA的痘病毒,电镜下呈”砖形”,大小约300X200X100nm。本病流行于世界各地,以温热潮湿地区及经济不发达的国家较多。传播方式是通过直接接触而感染,也可自体接种。往往在共浴室或游泳池被传感,在青年人可通过性接触传染,故有人将其列入性病传播。

中医认为气血失和,腠理不密,复感外邪,凝聚肌肤是本病的发病原因。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传染性软疣病毒感染所致,属于痘病毒类,是一种大病毒,在普通显微镜下可见到。组织培养和动物实验均未成功。

传染性软疣的传染途径主要是直接接触传染,也可自体接种。往往在公共浴池或游泳池传染,成人多通过性传播。有人认为有家族性遗传过敏体质的人对此病毒比较敏感,易于泛发。儿童和青少年易发。感染后经2~3周潜伏期,初起为粟粒大,半球形丘疹,生长缓慢,可增至绿豆或豌豆大,呈淡红、乳白或正常皮色,表面有蜡样光泽,中心有脐窝,可从中挤出或挑出白色物质,损害可单发或多发,散在分布,好发于躯干、四肢,少数发于生殖器部位及颜面、脸缘等。慢性病程,自觉微痒,搔抓后继发感染则基底红肿、疼痛,有脓性分泌物及结。

二、传染性软疣的发病机制

引起本病的病毒系痘病毒科的一种DNA病毒,是人体最大的病原性病毒之一,大小约为300×200×100μm。电镜研究,病毒的形成与胞质有密切关系,胞质基质浓缩,并出现嗜酸性颗粒,集聚成大颗粒,称颗粒传染性软疣组合型病毒(初期型病毒);继而形成细颗粒型病毒(中期型);最后形成一层砌样外壳和哑铃状DNA内核,整个胞质基质变成病毒包涵体,又称软疣小体。形态学上与痘疮、牛痘、羊痘及其他动物病毒相似。目前培养及动物试验均尚未成功。曾报道传染性软疣能在原*羊膜细胞、人包皮成纤维细胞、猴肾细胞及FL细胞中产生细胞病变效应(CPE)。不过,但因其不能通过脱膜阶段而使该病毒难以在任何细胞中生长,故不能将细胞培养分离病毒作为常规。

传染性软疣病毒因不能在组织培养细胞中繁殖而妨碍了对其DNA的分析,有限的报道表明本病毒G+C含量高于痘苗病毒,它至少有两个亚型。自生殖器分离的病毒定名为Ⅱ型,自身体其他部位分离的定名为Ⅰ型。但两个型病毒的病灶不一定局限于某个部位。临床标本中的传染性软疣病毒颗粒形态与正痘病毒相似,但其“M”颗粒表面有似雅塔痘病毒之突起管状结构,有别于天花、猴痘及痘苗病毒。此外软疣病毒无囊膜,有别于塔那痘病毒。传染性软疣病毒产生特征性皮损在临床上容易诊断,但出现在生殖器部位的皮炎及溃疡处,则常与生殖器疱疹病毒混淆,此时只有通过电镜才能作出诊断。

特征性的是表皮细胞内出现多数细胞质内包涵体,称为软疣小体。其小体挤压每个受损细胞的细胞核,使胞核呈弯月状,位于细胞的边缘;软疣小体由嗜伊红变成嗜碱性,在角质层可见多数35μm直径大小的嗜碱性软疣小体,若中心的角质层破裂,排出软疣小体,形成有中心的火山口样。毛囊性传染性软疣,真皮内有多数扩大的毛囊,其中充满了软疣小体。

三、传染性软疣的预防方法

预防:注意卫生勤剪指甲、避免搔抓皮肤,不与患者共用衣物对于预防该病有一定的作用。

(1)杜绝不洁性生活和其他性乱。

(2)洁具不混用。洗澡勿用搓澡巾搓澡,以免损伤皮肤,引起病毒的感染。

(3)患病后衣服要煮沸消毒。

(4)患病后禁止抓搔,以免抓破感染和传染

在各种病毒疣中只有一种不是由人乳头瘤病毒引起的,这就是传染性软疣,中医称为鼠乳,俗称水瘊子。传染性软疣是由痘病毒中的传染性软疣病毒(MCV)引起的。痘病毒是最大的一种病毒,稍小于最小的细菌,在普通的显微镜下可以看到。

本病是直接接触传染,可自体接种,也可通过毛巾、搓澡巾、衣服等媒介物间接传染。由于也可通过性接触传染,近年来被列为性传播疾病(STD)之一。

本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年,潜伏期约2~3周。初起为米粒大的半球形丘疹,以后逐渐增大至豌豆大,中心微凹如脐窝,表面有蜡样光泽,早期质地坚韧,后逐渐变软,呈灰白色或正常肤色。顶端挑破后,可挤出白色乳酪样物质,称为软疣小体。损害数目多少不定,少者几个,多者可达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少时分散,多时成簇,但不融合。多有痒感,好发于躯干、四肢、肩胛、阴囊等处,但全身任何部位皆可发生,有时可发生于唇、舌及颊粘膜。

少数病人的损害可角化而类似皮角,称为角化性传染性软疣。

本病易继发感染而出现局部红肿或并发脓疱,或在损害周围继发湿疹样损害。发于眼睑者常可引起慢性结膜炎或角膜炎。当软疣除去后,这些继发损害会自然消退。

如果未经治疗,传染性软疣一般约6~9个月可消退,但亦有持续3~4年者。病程与数目无关,愈后不留疤痕。

水瘊子或者说传染性软疣的经典治疗方法有一个专有名词——“挤疣”。目的是除去软疣内容物,破坏兜囊。

具体方法是这样的:在无菌情况下,用小镊子或止血钳将软疣夹破,挤出其内容物,或直接拔除较小的疣体,然后涂以5%碘酊或纯液体石碳酸或33%三氯醋酸(阴囊部损害禁用碘酊),同时压迫止血。

但是,此法痛苦较大,患者难以接受,尤其是儿童,损害较多者甚至不能坚持治疗。这时可不作挤疣治疗,而以口服中药汤剂为主。若发病时间较短者,当以清热解毒祛风为主,药用马齿苋合剂:马齿苋60g,大青叶15g,紫草、败酱草各10g。水煎服,每日1剂。若患病日久者,以养血解毒化瘀为主,药用治瘊汤:熟地15g,炒白芍、赤芍、丹皮、桃仁、牛膝、首乌、杜仲、赤小豆、炒白术、穿山甲各12g,生苡仁30g。水煎服,每日1剂。

同时,疣体处直接涂以碘酊或用中药煎汤外洗。外洗方:木贼草、香附、板蓝根、山豆根各30g,煎浓汤擦洗。其他如苦参、蛇床子、苍术、马齿苋等燥湿解毒,杀虫止痒之中药均可应用。

四、传染性软疣的临床特点都有哪些

传染性软疣的临床特点

(1)本病的潜伏期是2~3周,接触传染性软疣的患者,经过一定的潜伏期后即可发病。

(2)以性传播者发病初起多局限于会阴、小腹、肛门、腹股沟、乳房等处,然后全身播散。损害数目多少不等,散在不融合处。

(3)皮损为米粒至豌豆大小的半球形丘疹,中心微凹,表面有蜡样光泽,呈淡红、灰白、珍珠色或正常皮色。

(4)在软疣顶端中央挑破后可挤出白色乳酪样物质,此称为“软疣小体”,这是本病的特征性损害。

(5)少数患者其损害偶尔可角化,而像小的皮角,此称为“角化性传染性软疣”。损害有时可长大到10~15mm,此种巨大的损害多为单发,常常继发细菌感染发生炎症反Α。

(6)一般经过6~9个月即可消退,但也可持续3~4年,甚至个别皮损可持续5年以上。病程与数目无关,愈后不留疤痕。

(7)有的病人在发病几个月以后,在某些皮损四周出现斑片状湿疹样损害。若眼睑或其附近有皮损时,可引起慢性结膜炎,软疣消退后,此种湿疹或结膜炎可自然消退。

(8)自觉轻度瘙痒,可由于搔抓等原因引起继发感染,出现脓疱疮样损害,甚至引起更严重的疾病如肾炎等。